大众网临沂讯(记者 庄红 通讯员 乔淑芹)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制定实施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规划,相继建设了北城新区、涑河片区、滨河景区、临沂大学城、临沂商城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了兰山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河东汤泉旅游区建设,逐步拉开临沂城的发展框架,大幅提升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带动力。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7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72万人。
统筹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按照“北文、中商、南工”的功能布局,大力实施办公文化区北迁和跨河东进战略,加快建设北城新区和河东新区。目前,北城一期工程23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区已经形成,面积29平方公里的二期工程顺利推进。河东建成区面积扩展到51平方公里,与河西相对应的“半壁江山”格局初步确立。大力实施以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老城改造,加快推进现代居民小区建设和公用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城市道路、路灯等基本功能和排水、排污、疏散交通等减灾功能都有了极大提高。2010年,临沂市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
坚持水城建设和商城发展并举,构建宜居平台,打造宜业品格。临沂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省的1/6,其中沂河、沭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7%,在中心城区形成了近50平方公里的水面;商贸发达,其中临沂商城年市场交易额居全国同类市场前两位,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水和商是临沂城市的两大特色,抓住了水城建设,城市就会更有灵气;抓住了商城建设,就会有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近年来,临沂着力建设滨水生态城和物流天下的商贸强市。一方面,立足打造“以水为魂”的城市品牌,积极做活做好水的文章,加快建设水系相连、道路相通、清水绕城的水环境。目前,在城区沿沂河建成了160公里堤坝道路、660万平方米绿地、48.5平方公里水面,营造出“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人水亲和、城水相依”的城市亲水特色;投资8.6亿元对涑河片区进行了综合治理,对其两岸20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以商业为主的开发改造,初步形成了又一道靓丽景观带、商业带;投资4.9亿元,对陷泥河进行清淤、护坡、截污,强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将陷泥河由“臭水沟”改造为“景观河”;实施了梯级拦水和“七河”贯通工程,构成了“七河相通、八水绕城”的环城水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优势,加快临沂商城批发市场改造,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商贸物流中心。目前,累计投入80多亿元,迁建归并60余处专业批发市场,商城年成交额超过1500亿元,从业人员30万人,围绕市场从事地产品加工的业户达100万人,2008年临沂市被授予“中国市场名城”称号。
环境美化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改善外在形象,丰富城市内涵。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优美的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临沂坚持把美化融入城镇建设之中,把文化不断注入城市内涵之中。在美化方面,以“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墙洁、楼美”为目标,新建改建城区主次干道100余条,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04平方米。目前,所有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国标要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国家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验收中获得了第1名的好成绩。在增加城市文化内涵方面,以建设文化名城为目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核心城区最好地块扩建了王羲之故居、兵学博物馆,新建了书法广场、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着力打造书法和兵学文化品牌。依托革命老区的政治优势,建设了沂蒙精神展览馆、红嫂广场、沂蒙广场等一批教育基地,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这些举措,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丰富提升了沂蒙精神内涵,提高了全民文明程度。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列地级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全国文明城市”。xjt
(责任编辑: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