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主页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新闻 >

2014高考取消"基本能力" 临沂师生表示支持

2012-12-16 09:09 作者:赵义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从当年的“3+2”到后来的“3+X+1”再到现在的“3+综合”,十余年来,山东省高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大众网临沂1216(记者  赵义)从当年的“3+2”到后来的“3+X+1”再到现在的“3+综合”,十余年来,山东省高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文件,2014年,山东省高考将实行“3+综合”,当年曾被专家学者寄予厚望的基本能力测试将面临被取消的境地,为何取消,取消“基本能力”后的高考将有何值得期待的地方,学生们该如何面对,“3+综合”实行后,能否扛起素质教育的大旗…… 

     

      现象一:取消“基本能力”乐了高二师生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规定,从2014年开始,夏季高考考试科目采用“3+综合”模式,“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综合分为综合1和综合2。综合1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综合2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考生根据自身特点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选考。这让明年即将参加高考的2010级的高中生们非常羡慕,“要是今年就实行‘3+综合’模式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课程,时间也就不那么紧张了。”在高三·三班,有37个同学有这样的想法。

     

      而对于2011级的高中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取消文理分科,我们学习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如果再考基本能力测试,忙都忙不过来。”在采访中,对于取消这门考试,高二的学生们都表示支持。

     

      支持的不仅是学生,老师们也同样觉得高兴。“取消基本能力测试对考生来说是个好消息,不仅可以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而且能让考生有足够的精力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临沂三中高二年级主任贾兆芳表示。

     

      现象二:六成高三学生“基本能力”靠背

     

      13日中午,吃过午饭的临沂三中高三·三班的张晗回到教室背起了《基本能力测试》学案,自高三以来,她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这本书上的知识点特别多,特别碎,没必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学习,抽出像午饭后的空隙来背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晗所说的基本能力测试始于2007年,从那一年开始,我省夏季高考开始实行“3+X+1”模式,“3”代表语文、数学和英语,“X”是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1”就是基本能力测试。而作为2007年高考的新增科目,2005年年底,山东省教育厅曾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高考科目“基本能力”的考试样题。从“基本能力”正式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那天起,这门涵盖“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主要考查高中毕业生能否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学科就被寄予厚望。“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通过增加基本能力的考试考核,促进高中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关教育专家曾这样评价。

     

      从2007年的高考开始,原本两天的高考变成了两天半,高中生们也多了一门不得不考的课程,因为60分的“基本能力”足以改变考生的命运。“知识点太多了,音乐、美术、体育、地理、物理、化学等各门课的知识都有涉及,还考钢琴键盘,历史名画赏析、计算机操作等各种知识,觉得头都大了。”在采访中,很多高三学生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想获取这些知识,30%来源于生活积累,70%要靠老师讲解,死记硬背虽然是个笨办法,却行之有效。”在临沂三中高三·三班,51个同学中有32个持有此种观点。在他们眼里,基本能力测试虽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但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但也有同学表示,基本能力测试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难,“我从小喜欢看各类书籍,所以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一些,对我来说,基本能力测试不是问题。”

     

      质疑:“3+综合”是“穿新鞋走老路”?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山东省高考考试科目已历经六次重大变化。1979年,山东省高考科目首次增加外语科考试。1994年采取了“3+2”的考试科目设置。19992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3+X”科目设置方案,而这次改革是历次科目设置变革中变化最大的一次:它不再采用全国统一的、有固定科目组合的科目设置方式,仅对全国必考的三门科目作了规定,其余的科目设置都由高校自己掌握。作为一个考生大省,山东省于2002年正式实行“3+X”的高考模式,也是从这一年,外语考试增加听力,并计入总分。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20052006年,山东省在继续实行“3+X”考试方案的同时,语文、数学、英语3科首次自主命题,其他科目由教育部命题,即“X”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使用全国卷。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4年高考考试科目改革,尽管取消基本能力测试对广大高二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因为“3+综合”的内容与2002年的“3+X”考的科目相同,很多高中教师还是对2014年的“3+综合”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这不是又回到了2007年之前的老路上去了?”成为不少老师们的共识。

     

      建议: 全新“3+2”或“3+1”模式能否可行?

     

      在采访中,对于高考考试模式,临沂三中高二年级主任贾兆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高考能否在取消文理分科、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采取新的‘3+2’模式,即在保持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必考科目不变的同时,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任选2门课程。而通过这样的选拔方式,从学生们的兴趣入手,让他们任选两门最棒的课程进行高考,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但贾兆芳同时坦言,由于每年高考各科考试难度不同,任选两门的方式或许让考试喜忧参半,“如果历史和化学难度最低,物理和政治难度最大,对于选择物理和政治的考生来说,会不会造成不公平?毕竟高考的录取是看分数,不看试题的难易程度。”

     

      据悉,目前上海市高考实行“3+1”模式,“3”即语文、数学、英语,“1”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任选一科。“上海市的这种高考模式,有利于高校高精尖人才的选拔,比如,想选拔物理研究人才,就招物理分数高的,想选拔化学人才,就选择化学分数高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作为日常教学的“指挥棒”,高考的每一个细微的变革,都会引发日常教学中的重大变化,如果实行这样的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考试科目从‘文综’‘理综’变成了‘综合1’‘综合2’,学生就从文科生、理科生变成了侧文生和侧理生。如果实行‘3+1’,让学生自己选择考试科目,而不是人为地规定理科必须学习理化生,文科就考政史地,这样每一门科都有学生学习,学生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分成侧文生和侧理生,而我们所提倡的高中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恢复高考后的六次变化  

     

      1977-1978年:理科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文科为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

     

      1979-1986年:理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文科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

     

      1987-1993年:理工农医类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文史类: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

     

      1994-2001年:高考科目变为“3+2”:即理工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文史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

     

      2002-2006年:高考科目为“3+X”:即理工类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文史类: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

     

      2007-2013年:高考科目为“3+X+1”:即理工类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基本能力测试,文史类: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基本能力测试。

    (责任编辑:江志宇)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