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新闻

全国双拥模范城:临沂“三连冠”是这样炼成的

2014年09月30日 08:39:00 作者:付茜 高红红 陆秋蒙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新时期的沂蒙人民继承和发扬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双拥工作已经成为临沂展现魅力、彰显实力的“城市品牌”。

      “一块布,做军鞋;一口饭,喂伤员;一个儿子,送前线”,这是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真实写照。新时期的沂蒙人民继承和发扬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我市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双拥工作已经成为临沂展现魅力、彰显实力的“城市品牌”,并且深深地融合在具有临沂特色的城市文化之中,为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追溯>>

      沂蒙根据地120万人拥军支前

      临沂这片红色的土地,向来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嫂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对沂蒙山区进行了拉网合围大扫荡,八路军一名小战士身负重伤,被沂南县马牧池乡横河村的哑女明德英发现。在其昏迷不醒时,明德英用乳汁将其救活。而这样的事迹在战争年代的沂蒙老区每天都在上演,“沂蒙母亲”王换于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红嫂祖秀莲救治伤员演绎母子情深……沂蒙老区人民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倾其所有、无私支前,军民同心抗敌。

      在解放战争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孟良崮战役期间,六姐妹和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为了掩护战士们过河,时任艾山乡妇救会会长的李桂芳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里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让战士们踩着肩上的木板顺利地过了河。

      据了解,当时的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支前参战,20多万人参军,10万多名先烈血洒疆场。“一块布,做军鞋;一口饭,喂伤员;一个儿子,送前线”,是当时沂蒙人民拥军支前的真实写照。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曾让陈毅元帅含泪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

      沂蒙老区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也激励着一代代沂蒙人在拥军爱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传承>>

      我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目前,我市已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双拥工作已经成为临沂展现魅力、彰显实力的“城市品牌”。

      近年来,在我市的大力挖掘和宣传下,又涌现出了“沂蒙新红嫂”戚洪桂,“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山东省十佳兵妈妈”朱呈镕,20年如一日,视子弟兵为亲人的拥军楷模岳勤祥,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孙永胜等一大批双拥先进人物……

      2005年8月,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轰动京城,感动中国。2006年7月,市委、市政府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复展。2009年11月23日,临沂市拥军优属协会正式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内第一家拥军优属协会。

      我市更是先后投资10多亿元,对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进行了修复和扩建,筹资在沂南县建立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筹资500万元在蒙阴县建立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新建了沂蒙广场、红嫂广场等红色景观,在沂河岸边矗立了“参军参战”、“踊跃支前”、“沂蒙颂歌”等红色雕塑。2014年,新建的沂蒙精神纪念馆正式开馆。

      我市先后拍摄电视剧《沂蒙》和电影《沂蒙六姐妹》,编排了大型水上红色芭蕾《蒙山沂水》等,在全国播映和演出。同时,开辟了山东“战工会”旧址、大青山战斗遗址、红嫂纪念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28个景点串成的红色旅游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

      在全国,每90个士兵中就有一个“沂蒙兵”。近年来,为让军民共享发展成果,自2011年底,我市义务兵优待金不再按一个固定数字发放,而是与国民经济增长联动,按上年度当地城乡人均纯收入标准发放。按照这一标准,兰山区义务兵优待金达到了每年1万多元,其他县区普遍都在9000多元,为此我市每年要支出1亿多元。

      由我市探索建立的“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依托,以政府补助为支撑,以医疗优惠减免为补充,个人适当负担”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彻底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同时,面对每年接收退役士兵6500余人,其中需在城镇安置3500人左右这一难题,我市探索并采取了计划安置、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有偿转移安置“四条腿”走路的办法,妥善解决了退役士兵的安置问题。

      今朝>>

      双拥经验叫响全国

      新时期,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结合新时期的拥军、基层武装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创新地提出了费县经验、临沭经验、兰山模式,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在全国、全军推广。

      费县经验:复转军人成经济建设生力军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为鼓励复转军人自主创业、争当强者,由费县人武部发起,在全县复转军人中广泛开展了“珍惜过去光荣,创造今日辉煌”活动。在县委、县政府优惠政策和多项帮扶解困举措的扶持下,1.6万余名复转军人纷纷正视现实,调整角色,人尽其才,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大显身手。目前,在该县由复转军人创办的企业已达到2700多家,广大复转军人成为艰苦创业、带头致富、维护稳定的骨干力量,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临沭经验:创造50年无责任退兵“传奇” 临沭县自1961年建县以来,坚持“从优秀青年中优先选拔适龄青年入伍”,创造了50年无责任退兵的全国纪录。并从1996年起,将这一传统进一步拓展为“优先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充实基层班子”,形成了两个“优中选优”的“临沭经验”,为破解部分地区出现的高素质兵员得不到保障、基层组织后备人才相对缺乏的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兰山模式:围绕市场办民兵,办好民兵兴市场 “南有义乌、北有临沂”。商城是临沂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兰山区委、区政府和武装部把基层民兵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捆在一起抓,“围绕市场办民兵,办好民兵兴市场”,创造性地提出了“兰山模式”。探索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楼宇化编组、一体化建设、多样化使用”的民兵工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基层民兵队伍建设的难点问题,也为民兵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开辟了新途径,有效实现了基层民兵队伍建设与商城繁荣稳定互促双赢。(记者付茜 见习记者高红红 实习生陆秋蒙)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