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专题 > 决战创城 > 新闻提要 >

临沂以水为魂 打造宜居之城

2011-09-19 09:08 作者:未知 来源:大众网—沂蒙晚报
滨河景区是每个来临沂的人必去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的临沂人爱去的地方。但是8年前,这里却是谁都不愿多瞅一眼的地方。

         滨河景区是每个来临沂的人必去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的临沂人爱去的地方。但是8年前,这里却是谁都不愿多瞅一眼的地方。

      “这是沂蒙老区吗?”许多外地游客惊叹,他们实在无法将眼前这胜似江南的美景与印象中穷山恶水的老区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临沂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那么,风姿绚丽的滨河景区则是这张名片上最亮眼的一笔。

      不同年代的人,对沂河有着不同的感受。60年代出生网名叫“秋阳正午”的市民在博客里提到沂河老桥往事,是既恨又爱。恨的是经常堵桥,有一次还让他差点落水丧命,爱的是这座桥是连接城里和他老家的一条纽带。老沂河桥,大部分是漫水桥,每到雨季河水泛滥的时候,总会把部分桥体淹没。1981年,“秋阳正午”去学校看高考成绩,正赶上下大雨,沂河的水淹没了桥面,他骑自行车过桥时险些被冲入水中。

      家住小埠东社区的“70后”徐树银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沂河不是清澈见底的,风吹起的波浪打在岸边,激起一层层油乎乎的泡沫。老师告诉他,由于发展地方经济,沂河上游建起了不少造纸厂、皮革厂、纺织厂等,从这些厂排出的工业污水都流进了沂河,鱼虾也都被毒死了。“严重的时候,踩着河里的纸浆渣就能到河中央。”

      家住西关的“80后”牛先生表示,那时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滨河大道,只是有条黄沙堤,沙堤上长满了树,有杨树、枣树等,爬到树上摘枣子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说,一条只能供两个人并排行走的羊肠小道可以与河水近距离接触。

      “我不太相信老人们天天絮叨的那些关于沂河的故事,因为我们这代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沂河景象,水景如画,气势恢宏,聚集了特色园区、健身长廊,根本就是临沂最美的地方。”在篮球广场刚打完球的“90后”大学生马力一边擦着汗一边告诉记者。

      沂河到底是怎样改变了往日灰头土脸的形象?那要从8年前说起,一个“以河为轴、两岸开发、建设滨水生态宜居城”的总体思路,拉开了建设大水城、打造以水为魂城市建设的序幕,使临沂城市发展迈入新纪元。城区8条河流纵横贯通,水水相连,真正印证了临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近几年,全市投资近60亿元实施了滨河工程,以碧水、绿地、风情为特色,拦河造出48.5平方公里的宽阔水面;沿河建设330公里的滨河景观大道;建设了9大广场、18个特色园区和36处景点及百里健身长廊。整个滨河景区集水、岸、滩、堤、路、景于一体,成为展示人文、自然景观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园林景观带和独具湿地特色的水岸休闲风景带。一座“以水为魂、城水相依、人水亲和”的最佳宜居城市迈出了坚实的建设步伐。(责任编辑:庄红)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