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频道>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国考”热降温:报名和实际参考人数双双下滑

2014年12月02日 14:30: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1月30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近90万名考生实际进入考场竞争2.2万余个岗位。对考前临时无故放弃面试,且未在规定时间告知招录机关的,将被记入诚信档案。

      11月30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近90万名考生实际进入考场竞争2.2万余个岗位。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往年相比,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热度”下降特征较明显。

      录取比例大幅上升、“扎堆”报名现象骤减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5.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40∶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2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99万,参考率约为88.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51∶1。可见,2015年国考与2014年相比,报考人数、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录取比例相应有较大幅度上升。

      同时,“扎堆”报名现象明显减少。本次招考有3个职位报考比例超过2000∶1,比去年减少了7个;报考比例最高为2674∶1,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报考情况看,考生报名日趋理性。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职位条件设置更加合理。今年,招录机关按要求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有些职位明确描述了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和户籍等,减少了考生盲目报考。二是考生变得更加理性。近几年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分析、报道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跟风报名情况减少。三是报名纪律约束更加严格。考生的不诚信行为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库,报名注册更加规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随意报考和试考的“水分”。

      放弃面试未告知者,将被记入诚信档案

      11月30日上午,在北京服装学院考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正在巡考。记者了解到,考试当天,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选派巡考人员,对全国31个省市46个考点城市进行巡考。考试当天,考务部门在考场设置了身份证识别仪、手机信号屏蔽仪、视频监控等设备,加强防范措施。

      该负责人介绍,考试结束后将启动雷同试卷甄别鉴定系统,对使用高科技设备作弊的行为进行筛查、认定和处理。对于认定为雷同试卷的,均按照违纪违规处理办法,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取消考试资格且5年内或终身不得报考公务员等处理。

      2014年,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共对330名考生进行违纪违规处理,其中,233人成绩无效,93人5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4人终身不得报考公务员。

      记者从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了解到,2015年1月上中旬将公布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分数线和第一批进入面试的人选名单。1月中旬,进行第一次调剂补充面试人选。2015年5月还将组织补充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工作。

      考录司负责人特别提醒,凡不能参加面试或主动放弃面试资格的,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告知招录机关,以便招录机关及时进行递补或做好有关工作安排。对考前临时无故放弃面试,且未在规定时间告知招录机关的,将被记入诚信档案。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张婷婷)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