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国内国际

中国多地制定雾霾预案限行限排 被批治标不治本

2013年11月07日 11:09 作者: 来源:中国网
公众限车、企业限产、饮食限烧烤……近日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多地制定雾霾天气应急预案,这些预案可谓“限”字当头。在成都,11月5日预案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在300余条来自社会各界的电邮中,有85%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表示不赞成。

      新华网成都11月6日电(记者陈健、余里)公众限车、企业限产、饮食限烧烤……近日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多地制定雾霾天气应急预案,这些预案可谓“限”字当头。在成都,11月5日预案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在300余条来自社会各界的电邮中,有85%对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表示不赞成。

      在成都市君平街一栋楼顶部,有间貌似板房的小屋,屋顶上竖着个半米来高、胳膊粗细的柱状探头。这就是“国家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成都市第1号站”,它隔2秒钟就记录一次周围大气污染物浓度。

      “我们知道哪天空气质量不好,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就可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一般人群也应减少户外活动或戴口罩。”已从事10余年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刘强说。

      刘强介绍,这个监测站按照空气质量新评价标准,对PM2.5、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6项污染指标实时监测。

      这仅仅是成都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中远郊各区县,监测空气质量的44个自动监测子站中的一个。然而,即使如此严密的监测“天罗地网”,也阻挡不了雾霾袭城的步伐。

      环保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74个城市中,有70个出现污染天气,15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在成都,今年1至9月的空气质量指数,污染天数达到166天,比例竟超过了60%。其中,重度污染达36天,严重污染达12天。其中,以PM2.5作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占了70%。

      最近,东北、华北、西南等地一些城市相继制定有关雾霾天气的应急预案,有的地方还启动了区域联防协作机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预案当中的各种“限”。

      北京的应急预案规定,如遇“红色预警日”,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有关企业也将停产。其他许多城市的预案也有类似规定。

      11月5日,成都的应急预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束。预案中拟规定的强制性措施包括:机动车尾号单双号限行、对90余家重点企业临时减产限排、禁止露天烧烤等。

      对此,网友“MrToyy”说,在目前的尾号限行政策下,早晚高峰公交系统运行压力已经非常大了,倘若实行单双号限行,恐怕公交系统负荷将至少再上涨50%。

      还有网友表示:“平时不整治排污企业、污染大户,雾霾发生后 一限了之 ,是治标不治本。”

      从社会各界的意见来看,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单双号限行”的规定。许多人认为,限车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较大,并且环境污染不应该主要由机动车主来“埋单”。能否针对公务车限行,让政府首先作出表率。

      还有一些人认为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是主要污染源,应对其加强监管。

      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说,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三燃”(燃煤、燃油、燃烧)和尾气、扬尘。“其中,工业企业的排放量最大,因为根据成都市的产业结构,热电、钢铁、建材等产业耗能都是以煤为主。”

      成都市副市长刘守成表示,当地已拟定了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有效应对雾霾防治十项措施,从今年11月到明年4月,从严治理涉气企业、重点行业、燃煤、扬尘、露天焚烧、机动车排气等。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赵国秀)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