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马栏街道文苑社区的王先生在某装修建材团购会上相中一套特价整体橱柜,价格5980元。当王先生定金缴纳完毕上门施工时,各种收费项目随之而来。玻璃门、滑道、汽撑、上封板、侧封板、拉篮等都需加钱,安装完算下来多花3000多元。
这种以低报价赢得顾客,故意留下诸多隐形增项,实际安装时再漫天要价的营销手段,在橱柜经销商中屡见不鲜。
消费者因为不懂得橱柜计价方式,所以常常被坑。“台面一封、柜门一关,你什么都看不到,其实里面到处都是玄机。”一家经营了十多年橱柜的经销商向记者透露了这其中的种种猫腻。
A.
延米计算打马虎眼,想改得加钱
“多少钱一米?”去逛家居市场买橱柜的人,大都会抛出这样的问题。不过,仔细想想,一整套橱柜需要用的组件非常多,价格主要由地柜、台面、吊柜、五金、附加装饰件等这五部分决定,怎么可能就简简单单的用米来计算呢。
昨天,记者在走访时询问了多家橱柜品牌,发现大多数销售人员的报价方式都一样,即都告诉消费者每延米价格,但每一个商家定做橱柜的收费标准又都不同。
有些商家在报价中,除了水盆、灶台等设备要由消费者自己配备外,还包含了1~3个抽屉、滑道、汽撑等在内;而有些商家只报出橱柜基本价格,如要做抽屉等则要另外收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整体橱柜市场上,有两种报价方式,一种是按单元柜体,一种是按延米,目前尤以延米报价最流行,它是在市场极不成熟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过渡形式。
业内人士说,通常一延米一般包括吊柜和地柜各一米,而问题就出现在这儿,一延米橱柜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有很多变化,比如可以是抽屉,可以是没有柜门的用于内嵌微波炉等的柜体,或者根本不需要吊柜,而由抽油烟机代替。如果事先没有约定,消费者想在原本是地柜的地方改成3个抽屉,就要额外加不少钱,因为抽屉造价要高于只带柜门的柜子不少。这时,设计后产生的所有费用都是在原有价格基础上单加,而且缺乏相应收费标准,全凭商家一张嘴要价。因此,按延米报的价格显得太笼统、不合理。
相比之下,按柜体计价则清晰明了,消费者知道每一件橱柜花了多少钱,甚至是每一个抽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橱柜市场不断健全发展,现在已有不少经销商采取单元柜体计价方式,而未来按柜体展开面积来计价,将是一种趋势。但在目前来说,消费者一定要在心中有个问号,“这一米都含什么东西?”
B.
套餐便宜不少,小心“缺斤短两”
除了用模糊的延米报价外,如今橱柜市场还刮起“套餐风”,原价近9000元的一套橱柜,如今5000多元就搞定,感觉上节省不少。商家通常会用打折这一“杀手锏”吸引消费者购买,而这一招往往很管用,正好利用了消费者的捡便宜心理。
记者在几处家居市场上看到,商家推出的橱柜套餐确实省钱,但大都是固定规格,比如套餐中标配的地柜和台面有2米的、3米的,而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测量后都不适用这样的套餐,超出了尺寸。商家的回答是,遇到超出部分再按米计算。业内人士说,很多人选套餐时吃亏,就是因为签了一份并不详细全面的合同。套餐跟延米报价一样,有诸多限制,增加项目就要多支出费用。
业内人士还说,现在很多消费者都愿意参加家装团购会,认为价格要比市面上便宜很多,但很多商家在团购会上跟消费者签合同时只会约定价格,而没有对品质、品牌等进行约定。“反正东西还没做呢,为了吸引消费者,价格讲到多少都敢给你。不要光顾着捡便宜,商家会从东西上找回来的。”业内人士透露,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光看到了光鲜的橱柜样品,而很少去关注它的材料、尺寸,而商家往往会在这两个方面下手。比如本应是5毫米厚的后背板只做到3毫米厚,本应是670厘米高、550厘米深的柜子却“缺斤短两”,而同是五金件,质量与价格却有数倍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