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肠溶胶囊在五十摄氏度水温下搅拌35分钟,仍未出现溶解现象。本报记者 孙戉摄
在市药检所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几种市面常见的胶囊在不同水温下的溶解时间进行对比试验。本报记者 孙戉摄
“别用热水送服胶囊”的说法近日在网上热传,传言称:用热水送服胶囊,会导致外壳快速溶解,药物附着在喉咙、食道内壁上,还可能刺激肠部。昨天,本报记者邀请北京市药品检验所的工作人员实验验证,选择了硬胶囊、软胶囊和肠溶胶囊进行实验,发现胶囊壳被热水溶解,最快也要50秒,不会使药物附着在喉咙、食道中,用热水送服胶囊药,没问题。
传言
热水能溶解胶囊壳
近日,一则“别用热水送服胶囊”的说法在网上热传。网帖中建议大家不要用热水送服胶囊,因为热水能使胶囊外壳迅速溶解,胶囊中的药物会附着在人的喉咙、食道内壁上,可能会对肠部产生刺激作用。“真的假的,我以前全用热水吃胶囊,也没觉得怎样呀?”市民小孙将信将疑。
据介绍,胶囊壳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硬胶囊,一种是软胶囊。硬胶囊还分为普通胶囊(即在胃里释放药物的胶囊)和肠溶胶囊(即在肠道里释放药物的胶囊)。软胶囊内主要是油溶性成分,如维生素A、D等,而普通胶囊和肠溶胶囊内主要是固体药粉。虽然胶囊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胶囊壳大都由药用明胶制成。
实验
胶囊壳溶化最快得50秒
实验中,工作人员按照药物吸收部位的不同,随机选取治高血压的普通硬胶囊、止咳化痰的软胶囊、降糖的肠溶胶囊三种样品,将其分别置入热水、温水和凉水,比对溶化时间。
工作人员在三个烧杯中分别放有70毫升水,温度分别是50℃、37℃和20℃,模拟热水、温水和凉水。三个烧杯还被放置到磁力搅拌器上,每个烧杯中的磁力搅拌子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搅动,模拟人服药时的水流动。
普通硬胶囊在50℃水中,胶囊壳在50秒时开始慢慢散开,胶囊中的药物不断散出并溶解于水中;1分30秒时,大部分胶囊壳已经溶解,其中的药物全部溶于水中;3分钟时,还剩少量胶囊壳浮在水面上。
在37℃水中,硬胶囊在1分45秒时散开;2分55秒时,大部分胶囊溶解;5分钟,胶囊里所有的药物全部散出。
20℃水中,硬胶囊在10分钟时开始变软;直到15分钟,变软的胶囊也没有崩散开。
肠溶硬胶囊和软胶囊也分别进行了相同的实验。两种胶囊在50℃、37℃和20℃的水中搅动了35分钟,其胶囊外壳均没有发生变化。
工作人员解释,普通胶囊溶解最快也要50秒,而胶囊类药物从人体口腔到胃部的时间通常只需短短的几秒至十几秒。这证明,无论是用热水、温水还是凉水送服,胶囊都不会在到达胃部之前溶解,更不会使药物附着在喉咙和食道内壁上。网上的传言不科学,热水送服胶囊没有问题。
提醒
胶囊类药物应完整吞服
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林阳介绍,用胶囊包装的药物,通常都是对食道或者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颗粒,或者是口感不好、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还有易吸入气管的药。把这些药装入胶囊,药物药性不会被破坏,呼吸道和消化器官也得到保护。假如去掉胶囊壳,可能会造成药物流失、药物浪费、药效降低。
而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是胃和肠。胃溶胶囊到达胃部后,一般在半个小时就会溶解;而肠溶胶囊取决于是否空腹,一般在4至6个小时后才会溶解。
林阳建议市民,无论服用胃溶胶囊还是肠溶胶囊,如果没有特殊注明,都不要将囊壳打开,要完整吞服。制作肠溶胶囊时,囊壳加入了特殊的药用高分子材料或经特殊处理,在酸性环境下的胃液中不溶解,仅在肠液中崩解溶化并释放出活性成分。另外,病人在服用肠溶胶囊时最好是空腹,可以快速起效。
服用胃溶胶囊最好使用与体温相当的温水,可以减少肠道刺激。服用胶囊时不要强咽干吞,否则会导致胶囊的明胶吸水后附着在食管上,造成黏膜损伤。本报记者 贾晓燕 刘欢 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