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致中国劳动力大省招工难
新华网郑州11月1日电(记者 李鹏)“出口减少,经济放缓,企业却招不到工人,中国工人消失了吗?”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一场招聘会现场,应聘者并不多,一位外媒记者的提问,让同样不知其中原因的招聘会主办方颇为尴尬。
2012年10月以来,中国部分省份出现企业“用工荒”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同月,来自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官方职业介绍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该中心第三季度向全社会提供的10万就业岗位中,仅有3万人前来应聘,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企业的招工难度同比剧增。而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拥有过亿人口,此前曾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著称,每年向外输送的农村劳动力超过1000万。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幅仅为7.4%,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出现增速下滑;出口1.5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5.3个百分点。
路透社记者李兰熙一直关注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出口减少,经济放缓,这和2008年经济危机时的情形很像,但我走访的沿海省份却没有出现就业难和农民工返乡潮,这让人很难理解。”李兰熙说。
10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通过卫星地图和亲身感受,描述了发生在郑州市的经济变化:曾经的田野变成了巨大的厂房,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大城市的卫星城镇,吸引了数十万的工人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聚集于此。《金融时报》把这些变化的动力归结为,中国内陆的地方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招商引资和城市化。
有专家认为,李兰熙的疑问或可在《金融时报》的报道中找到答案,一方面中国劳动力供给逼近峰值,导致沿海用工成本日益增加,造成了沿海产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现状;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又在中西部地区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了企业的“用工荒”。
以河南省为例,2010年时,官方曾预测该省劳动力供给将在2013年至2014年间达到峰值,此后劳动力供给总量将维持在2300至2400万。而自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落户郑州后,其30万的用工量就占据了河南省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另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河南省3年内吸引的产业转移投资近1万亿元,这些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给该省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刻变化:2011年,河南省省内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1268万人,首次超过省外输出的1190万人。
目前,河南省正在用产城互动的理念,统筹承接产业转移和城镇化发展,全省每个县域都规划一个产业集聚区,以安置来自东部沿海的企业;同时撤销分散的农村,并入位于产业聚集区周围的新型社区,以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各地的城镇化进程。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80个产业集聚区,带动建设新型社区2300余个。按照规划,未来类似的新型社区将达到近万个,届时全省6000多万农民将受益。
河南省就业促进办公室主任李甄认为,尽管劳动力供给的增量每年都在递减,但供给总量在2020年前不会减少,目前仍有8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因为结构性矛盾而无法就业,加强这些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以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是缓解今后企业用工短缺的重点。
(责任编辑:周传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