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好不一定配音也好
浩文,2000年播音专业毕业,中央省市县四级电视台都干过,招聘、台聘、组聘,编制,各种身份都经历过。2005年后开始转攻配音,现在是业内颇有名气的专业配音员。
“我们跟播音员是同行,但播音员不一定能干好配音的活儿。”浩文说,就好比唱歌,有民歌有流行有美声,播音员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有的能做新闻播音,有的适合综艺主持,有的则适合配音。
“那时候听陈铎和虹云配的《话说长江》,深深地打动了我,自己就开始慢慢地琢磨起配音来。有时帮朋友配个音,大家觉得还可以,就这样一个传一个,哎,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原来更擅长配音。”于是,浩文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成了职业配音员。
对于很多市民来说,一提起配音,最常见的就是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译制片的配音演员。其实,配音并不总是那么高大上。刚入行时,尽管有一副好嗓音,但客户不会自己找上门。那时,浩文也不得不接那种大街上大喇叭吆喝“卖老鼠药”的小广告。
而深夜加班对于配音员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凌晨三四点说稿子改了,重录,我就得配合。起来还没法录,睡眼惺忪的,嗓子也打不开,还得开开嗓。”浩文说。有一回遇到一个两万字的稿子,下午给他,第二天一早就要。他就整整录了一晚上,录完还自己剪辑好、配好乐,连吃饭都没时间。
跟网络配音玩家不是一回事
近年来,网络上的配音爱好者渐成规模,其中最令大家熟知的莫过于给“日和漫画”配音的大学生,和恶搞《还珠格格》的“胥渡吧”。不过,在浩文们看来,他们只是网络配音玩家,而非专业配音员。
浩文说,他们这行通常投入会比较大,像业内知名的大牛们,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录音棚。最基本的,家里也要有专业话筒、耳机和隔音墙。配音员叶子告诉记者,她们刚开始入行时,大夏天里,屋里不但不能开空调,窗户、门缝还得用衣服或是胶带塞起来,一条条作品录下来,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
“空调的声音平时听上去不大,录到作品里可就能听出来了,因为录音不专业而被客户退货的事也是发生过的。”叶子说。
据介绍,配音员其实跟配音演员也有所区别。比如中国曾经有一大批译制片老电影,如《追捕》、《佐罗》等等,涌现了很多知名的“声音”。但目前,在全国能够从事院线电影配音的地方只有四个,分别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洗印厂。而职业配音演员的从业者也不多,大多集中在大城市。
无意中听到自己的作品最开心
从业近10年,浩文有了自己的助理,声音也在业界广为流传。用他自己的话说,“专业不太差,价格不太高,满足大众需要,算是车中的桑塔纳。”在配音这个行当进入市场化后,有些创作,如短的广告,认真些也就录十几遍。
靠声音吃饭的人,最开心的还是无意间听到自己声音的那一刻,小有成就感。去年,浩文的一个美国朋友在洛杉矶唐人街听到了他的声音,专门打来越洋电话,这让他有些感动。因为声音亲切浑厚,更多的时候,浩文会录很多有声教材,有童话,有古诗,都是给小朋友听的,他就格外用心,字斟句酌。
要问他干这行的体会,他会说,这行很枯燥,必须耐得住寂寞。入行前几年,大多数应酬、聚会统统得推掉,每天几乎是24小时随时备战。但现在,从菜鸟熬成牛人,浩文也成了录过国家重大事件保密稿件的人。“当时我就觉得自己跟打了鸡血一样,这么重大的任务也能到我的手上。”浩文至今记忆犹新。
记者 刘遥
(应采访对象要求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