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汛抗旱、调蓄水源、农田灌溉、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发挥水闸作用,确保其安全运行,助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临沂市启动了对40座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工作。
日前,记者在距离沂市兰陵县城4公里处的小岭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场看到,高耸的水闸主体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忙于桥头堡、启闭机房等建设。该工程于去年11月份开工,目前已经完成80%。“今年10月底前就能完工,今后,县城的防洪安全就靠它了。”该工程建设管理局技术负责人贾瑞山说。
临沂市水闸大多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许多水闸工程在运行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防洪标准降低,抗震能力弱化,蓄水量逐年减少,周边水环境日趋恶化,基本上处于半用半弃的状态,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水闸应有的作用,自去年开始,我市计划对全市4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其中大型闸15座、中型闸25座。小岭闸是全市第一个开工的工程。”市水利局发展规划科副科长张俊敬介绍。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张小岭闸旧貌的照片,它的闸墩是用浆砌石垒起来的,整个闸身比较单薄、简陋。据了解,小岭闸建于1953年,是兰陵县建设最早的一座大(二)型水闸,虽然它最初设计的蓄水量是125万立方米,但在加固前实际蓄水量却只有50多万立方米。
除险加固后的小岭闸全部由混凝土浇筑,工程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蓄水量达到140万立方米,对于下游的县城和村庄防洪意义重大。此外,小岭闸还是东西两侧灌区的灌溉水源。贾瑞山表示:“下一步将配套灌区改建,今后农民浇地将不必依赖自备井,可实现自流灌溉,直接流到地头,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将发挥重要的抗旱保苗作用。”
相比除险加固前的小岭闸,位于兰山区的茶山拦河闸,目前形势则更为严峻。在茶山拦河闸灌区渠首处,记者看到,已经有着50年闸龄的拦河闸闸门已经锈蚀不堪,启闭不灵,挡水水位已经远低于灌区渠首引水口的水位高度。“茶山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今年下半年就能开工建设,完成后可一次性蓄水3948万立方米,保证茶山灌区10万亩农田灌溉,将有72个村庄约7.8万人直接受益。”张俊敬说,不仅如此,还可以引水至柳青河、孝河,以保证北城新区的水环境及河道联网用水。
在40座病险水库计划实施之前就已开工建设的费县三和水源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建成后可一次性蓄水1810万立方米,由于上游水源充足,来水不断,每年可进行多次调蓄,年可利用水资源量能达到6000万立方米。”该工程建设管理局技术负责人王发田说。
说起三和水源工程将要发挥的效益,王发田兴奋不已。首先是经济效益,位于水闸东面的南东洲村和北东洲村,以前都是农户自己想办法解决灌溉问题。蓄水后,可进行自流灌溉,灌溉面积达24万亩,其中包括烟田6万亩。其次是社会效益,工程投入使用后,周边地区的防洪能力将从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为下游靠河沿线3个乡镇11个村庄约2万多人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还有生态环境效益,建闸后将形成4.16平方公里的水面,打造出颇为壮观的生态湿地景观,同时还可以作为临沂城景观用水的备用水源地,为城市景观用水提供水源保障。“今年汛期过后便可落闸蓄水,各种效益将有目共睹。”
这3座加固后的水闸将发挥的效益已经如此之大,可以想象,40座加固后的水闸将会产生怎样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对于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悉,今年汛期后其他病险水闸也将陆续开工,40座水闸除险加固估算总投资20多亿元,其中省以上投资75%。全部工程将于两年内完工,其总蓄水量将由原来的50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1.7亿立方米。
记者 王永超 通讯员 王淑军 郁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