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

全国首个“家庭烈士陵园”重修开放 传奇感动世人

2015年09月02日 08:06:00 作者:王逸群 来源:大众网-鲁南商报

      每天清晨,家住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门家庵子村的邢业斗,都要推开自家的后窗看一看,房子后面就是家族陵园。那里葬着他为抗日战争奋不顾身的父亲邢祚光和慷慨就义的母亲李曰荣、姐姐邢宝珍,也葬着战火纷飞年代革命先烈的热血与青春。 

      这个堪称全国第一个“家庭烈士陵园”的抗日革命纪念馆,有着太多的荣与辱、爱与恨、喜与悲的红色革命故事。9月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这个葬有“三烈九抗”的家庭烈士陵园经过再次整修后正式开放。 

      抗战英雄邢祚光—— 

      英勇机智,参加抗日救国军受到金日成接见 

      1909年7月,邢祚光出生在沂南县苏村镇门家庵子村。1927年,家里发生变故,家境衰落。那一年,是邢祚光饱受打击的一年,也是他成熟的一年。当年,他遇到了沂南县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刘鸣銮。在与刘鸣銮的交流中,邢祚光大开眼界。

      1928年中秋节后,邢祚光决定动身闯关东,到达了吉林省汪清县。为了生存,他先后干过伐木、江中运木、挖山参等苦力。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倭在东北横行霸道,有着侠肝义胆的邢祚光也跃跃欲试,多方打探抗日义军,欲投其中。

      1932年2月,抗日爱国将领王德林率老三营在延吉成立了中国国民救国军,竖起抗倭大旗,邢祚光听说后,毅然前往,投其麾下。名为军需采购,实为情报搜集。在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后,他悄悄返回汪清县,很快联系到过去的患难兄弟,建立起东北救国军最大的情报网。

      救国军失败后,邢祚光受命潜伏,便在汪清县小三岔口镇开起了“三顺合”杂货店。1933年夏天,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抗日军队来到附近一带活动,邢祚光通过情报网与之取得联系,担负起为朝鲜抗日军队提供情报、中转联络、采购军需的任务。

      同年冬天,日军对在大荒沟一带的朝鲜抗日联军实行了严密的封锁,企图将朝鲜抗联困死。朝鲜抗联送出情报,部队断粮10余天,情况十分危急。

      邢祚光收到情报后,绞尽脑汁,最后搞到10余套日军军服,并伪造日军假证件和日军送粮假命令,组成一个车队,由假扮的日军押送,顺利混过了日军的3道封锁,将两千余包面粉送到朝鲜抗联。处在断粮多日的朝鲜抗联,看到邢祚光送来救命的粮食,欢呼雀跃。军队司令特地向金日成介绍了邢祚光,金日成宴请了他,席间,高度赞扬了邢祚光的英勇机智,也高度赞誉了朝中兄弟共同抗日的伟大友谊。

      1935年,由于出现叛徒,邢祚光的情报站暴露。无奈之下,邢祚光回到了家乡苏村门家庵子村,决心好好孝敬母亲,和妻女安稳过日子。

      潜伏敌部,他打响了伪军起义的第一枪 

      1937年12月,战火烧到家乡的土地上,邢祚光忧心忡忡,平静的心又躁动起来。

      1938年,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纵队和八路军115师来到岸堤、青驼一带建立了沂蒙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在家乡宣传抗日,邢家年轻人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都想去参加八路军。

      然而,谁也想不到,邢祚光这时居然找到了沂水伪商会长,托他在“皇军”那里谋个差事。“我在东北干过胡子,还给皇军当过差。不仅会骑马打枪,还会些日本话。”听了邢祚光的自我介绍,又当场看了邢祚光手枪的使用,日本人很满意。当年正月三十,日伪军主要头目任命邢祚光为沂水第六区区长。

      邢祚光当了汉奸,消息不胫而走,乡村邻里听了无不唾弃。披上汉奸皮,要遭人唾骂和耻笑,特别是他的母亲和妻子、女儿,更是在同村人面前抬不起头来。面对这些埋怨,邢祚光只能默默忍受。原来,在这之前,他已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特务团的一员。这期间,他无数次利用特殊身份营救了被敌捕去的八路军战士40多人,多次提供有价值的秘密情报。

      1940年9月上旬,鬼子开始怀疑邢祚光。经过与上级谨慎商讨,邢祚光决定起义。1942年大年初五凌晨4时,邢祚光成功起义,将据点的20名鬼子全部消灭,共争取了105名伪军和伪区政府人员160多人起义。据中央军事博物馆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实例》一书如此评价此次策反行动说“在山东,这是伪军的首次起义,人数虽不多,但影响很大。”

      邢祚光起义,对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它分化了伪军和日军的关系,日军从此再也不敢完全信任伪军,华北日军和伪军从此分开居住,其所起到的政治意义也十分巨大。

      “父亲为人耿直,1952年,毅然放弃在济南工作的机会,回家种地。”邢祚光的长子邢业军说,父亲因家庭历史与曲折的人生经历,在解放前夕的“土改”和十年“文革”中均遭受了严重迫害。

      “在受尽迫害的那些年,父亲始终重复一句话‘相信共产党’。”邢业军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邢祚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1999年4月,邢祚光因病去世,走完了他90年漫长的人生。

      家族出英烈——家族红色传奇故事感动世人 

      在这个家庭烈士陵园内,年代最久的当属邢祚光的妻子李曰荣和女儿邢宝珍的墓碑。

      1941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日寇在沂南县铜井镇沧浪沟将李曰荣和邢宝珍抓去,在沂水县城日军监狱关押了整整17个月,其间,八路军和敌工队多次组织营救均未成功。日寇知晓邢家数人参加了八路军,妄图从她们口中找到邢祚光及其家人的下落,便百般酷刑折磨,母女俩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毫不动摇。

      1943年2月19日,李曰荣、邢宝珍母女俩被日军惨杀于沂水北关刑场,那一年,邢宝珍烈士年仅16岁,被誉为鲁中地区的抗日“刘胡兰”。

      当年4月11日,《大众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邢夫人母女不屈暴敌慷慨就义浩气长存》为题刊登了母女俩的事迹。母女俩牺牲后,八路军派出一个排偷偷将她们的尸体运出,埋葬在铜井沧浪沟。

      1946年2月,母女俩尸骨迁回老家门家庵子安葬;1984年,邢祚光的家人便对母女俩烈士墓重新进行了整修,并立了石碑,刻了碑文。

      2006年,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家人倡议,对陵园进行了整修。如今,陵园再次整修。至此,整个烈士陵园共葬有李曰荣烈士、邢宝珍烈士、邢祚光、儿媳马淑美,邢子平(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厂长,1977年7月7日病逝于南京)、儿媳曹淑兰,孙子邢继业(生前为云南省玉溪地区峨山县文玉区委书记,1951年4月27日在剿匪战斗中不幸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共7人,再加上其他亲属,被美誉为“三烈九抗”。

      如今,邢祚光的三儿子邢业斗把自家房子建在了陵园前边,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总要去陵园走走,打扫卫生、擦擦墓碑。他说,守着陵园寄托哀思,更希望亲人的一片热血感染更多的中国人。

        记者 王逸群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