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最低生活保障逐年提高 生活有保障日子有奔头
2015年10月起,临沂再次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全市低收入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实,从2010年至今,社会救助标准在逐年提高,不但如此,临沂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越来越立体化、全面化,在保证低收入群体能吃饱穿暖的同时,力争让他们同样享受到教育等社会资源,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重病后低保维系 家庭温暖
今年39岁的梁宏才本来有个幸福的家,然而,这幸福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击得粉碎。2011年秋天,正在上班的梁宏才突然晕倒在地,经确诊他患了急性脑梗塞,自此之后留下很多后遗症,半身抽搐,不能行走,甚至话也说不清楚,每天都需服药,病情不见好转,工作也丢了。
之后他与妻子离了婚,因为舍不得孩子,他决定独自抚养孩子。然而,他拿什么来抚养,他连自己都顾不上。2013年,当地民政部门得知梁宏才的困境后,让他申请了低保救助。2013年,梁宏才领到每月350元的低保,后来又涨到了每月400元。这些钱对于梁大哥来说是救命钱,没有这钱,他和孩子就要饿肚子。
2014年,梁大哥和9岁的儿子搬进了廉租房,每天梁大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骑着三轮车接送儿子上学,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他一个重病人来说,却非常困难,然而梁大哥并没有任何抱怨,与记者的谈话中,他一直都在说感谢,感谢政府给予他的救助,不但领取低保,还有大病补助,儿子上学还有困境儿童补贴。他说儿子就是他的希望,他们爷俩靠着社会救助活下来,还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感觉生活有了奔头。
低保支撑75岁老人晚年生活
虽然城里有像梁大哥这样的困难群体存在,但广大的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农村,因为缺乏经济来源,一旦年老体衰或是遇到天灾人祸,家庭往往陷入困境。这时候,政府的救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75岁的徐淑兰老人是临港区壮岗镇农民,患糖尿病30多年,8年前,老人的病情开始恶化,老伴患肺气肿多年,老两口的医药负担很重。儿女都是农民,家中常常捉襟见肘。
2008年开始,徐淑兰申请了低保,从最初每年领取360元到现在每年领1680元。这个标准还在上涨,而这部分钱,解决了徐淑兰吃药打针的问题。“我每天的治疗费接近20元,一个月就要500多元。感觉活着是儿女的拖累。”徐淑兰说,“没有低保,恐怕我们老两口早就撑不下去了。”
现在,老人的农田由儿女帮忙种,粮食和蔬菜都能供得上,吃药的钱从低保里出,老人感觉这样生活挺好的,吃穿不愁还能治病,儿女们负担也轻了。
社会救助兜起民生底线
“十二五”期间,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升,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近年来,全市各县区都把社会救助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健全机制,构筑强有力的救助体系,为广大低收入群体做好了保障工作。以兰山区为例,2014年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3587万元,发放电价补贴294万元,发放低保老人补贴327万元。全区现有五保对象783人,其中集中供养426人。为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能力,2014年,拨付五保供养经费及生活补贴330.2万元;投资1.3亿元筹资新建、改扩建10处敬老院;投入资金187万元用于敬老院服务能力提升建设。2014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21.5万元,救助25906人次。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可以看出,兰山区积极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核对机制、监督管理、法律责任3项保障措施为支撑的社会救助体系,扎实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编牢织实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民生底线。
(文中梁宏才为化名)
数字看成绩
2011年1月起,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九县则提高到260元。与此同时,农村低保也有提升,每人每年1400元。2010年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500元,集中供养2400元。
2012年,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40元,九县提高到了300元。农村低保2012年每人每年达到1800元的标准。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2012年提高到了1920元,集中供养的标准为3360元。
2013年,城市低保标准除了临港仍执行340元每人每月意以外,其余县区均有提高。而这一年的农村低保提高到了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
2014年,城市低保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300元,而农村低保在这一年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五区的标准是2700元,九县和临港还有蒙山旅游区2600元。这一年,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3000元。
2015年10月起,五区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九县、临港和蒙山旅游区提高到400元。农村低保五区提高到每年3100元,九县、临港和蒙山旅游区是每人每年3000元。五宝供养标准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记者 崔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