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临沂大学频道>考试动态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须警惕误区

2013年08月21日 14:35 作者: 来源:新浪
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时间安排,预计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在11月下旬。现在距离考试还有半年的时间,相信准备参加此次考试的同学都已经着手准备复习了,但很多同学不清楚在考试前的这段时间里该如何去复习,如何才能高效的利用这段时间,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特为大家提供行测备考策略,希望帮助大家在公务员备考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微博]考试时间安排,预计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在11月下旬。现在距离考试还有半年的时间,相信准备参加此次考试的同学都已经着手准备复习了,但很多同学不清楚在考试前的这段时间里该如何去复习,如何才能高效的利用这段时间,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复习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特为大家提供行测备考策略,希望帮助大家在公务员备考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策略

      在公务员的备考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对行测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复习。

      1、对于行测知识掌握熟练的考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分析以前做过的试卷,看清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查缺补漏,如果哪一专项的题目经常出错,就该有针对性的做这一部分的专项练习,保证此类题目不再出错。最后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要复习到的情况下,总结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再进行套题实战演练,提高做题的速度及准确率,并在实战演练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

      2、对于行测知识掌握不熟练的考生,建议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或者购买教材的方式来快速回顾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的涉及题型掌握。之后做成套试卷找到自己遗漏考点及题型,查缺补漏。当对知识点掌握熟练后,进行题型解题方法总结。在临考试前3个月每周做1-2套模拟试卷或者真题,提高解题速度。

      3、对于零基础的考生,建议通过报辅导班或购买视频等方式来快速的掌握各个专项的知识点,对行测知识有一个系统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分专项或者题型大量做题,在积累做题量的同时,把知识学以致用,逐渐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当对行测知识掌握熟练后,做题型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快速解题方法。之后记时做成套试卷进行实战模拟。

      公务员考试各专项分值分布比较均匀,不是哪一个突出,就可以拿到高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每一专项都要花精力去做题总结。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上,可以采取各专项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复习,这样交叉学习的学习方式,不易产生疲惫感,对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二、避免复习误区,正确备考

      误区一:只做感兴趣的题目,忽略薄弱部分

      感兴趣的题目一般都是考生们比较擅长的题目,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恰恰是自己薄弱部分。只做自己擅长的题目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没有太大帮助,要在行测考试中拿到高分必须保证每个专项每种题型都要掌握,尤其是自己薄弱部分。在复习过程中,在保证擅长部分会做题外,还要保证薄弱部分有所提高,最终快速提高行测成绩。

      误区二:只为做题而做题,忽略归纳总结
    为了行测得高分,有的考生购买了大量参考书各种题库试卷,实行题海战术。但是,如果给他一道他做过的题目,他可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或者题干换一种表述方式,这道题就完全不会了。究其原因实质是他没有做过任何总结,换句话说,没有掌握题型的解题方法,只是一味的追求数量获胜。这样当考试出现类似题型时还是不会做。所以在平时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对题型进行总结归纳。

      误区三:从头到尾做题,不懂“放弃”

    公务员考试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每题平均只有五十二秒左右的时间,但是,并不是每题都被限制在这五十几秒的时间内,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做题时间。行测中的五大专项亦可以调整做题顺序,这样能够保证自己能够保证拿分的题目做完。其实在行测考试题目中会有一些题目偏难,这时不要为了得到一道题的分而浪费了3道题的时间,要懂得放弃。 
    (初审编辑:徐传文   责任编辑:连繁繁)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