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祥会家里,千姿百态的酒瓶分门别类的摆在收藏架上
山东唯一的一套文化大革命题材八大样板戏酒瓶
见习记者 满健
很多人只钟情醇香绵厚的美酒,却很少留意装酒的瓶,可是沂南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对酒瓶情有独钟,20年收藏了5000多个形态各异的酒瓶。老人名叫于祥会,是一名退休教师,最近他琢磨办个“酒瓶博物馆”,将自己这些年收集的这些酒瓶展示出来,与瓶友们分享。
全国各地收酒瓶 上街喜欢往地上瞅
7月15日上午,大众网记者走进于祥会家里,只见除了吃饭的桌子和睡觉的床,客厅、书房、卧室,随处可见陈列的酒瓶,有做工精美的龙头玉印瓶、有古色古香的梁祝瓶、有制作精美的红瓷瓶、有带有传奇色彩的扬州八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这是我前两天刚从河北淘回来文化大革命八个样板戏瓶,你看这是红灯记,这是沙家浜,白毛女......”只要一拿起酒瓶,于祥会一脸的兴奋。
于祥会告诉记者,他从1994年开始收集酒瓶的,多年的收藏经历让他得了一种“怪癖”,一上街就喜欢往地上瞅。商店、废品站甚至垃圾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一开始老伴嫌脏,全家包括邻居都反对,没有一个支持的,后来,看到他从中找到了乐趣,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祥会介绍,2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捡到了一个很漂亮的酒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收集酒瓶成为他最大爱好。“我平常就比较喜欢旅游,走到哪里都会打听当地的酒和酒瓶,全国各地每个城市的酒瓶我都有。”于祥会说道。
为了收集酒瓶,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有次一个内蒙古的朋友打电话来说给他找了几个好瓶子,于祥会二话没说,买了第二天的机票就飞了过去。还有一次去西安,买了几个旅行袋的酒,实在搬不动,由于平时不喝酒,就请陌生路人把酒喝掉,实在喝不了的就倒掉,成为“买椟还珠”的笑谈。“不管在哪个城市,只要听说有好的瓶子我都亲自去,两年前从内蒙淘了一套八仙过海,为了图方便,发快递回来的,结果打开一看全碎了,心疼的我好几天没睡着。”于祥会苦笑道。
一个酒瓶一个故事 个个都是“唯一”
对于收藏者来说,酒瓶的质地、造型、文化和风格很重要,一个珍奇的酒瓶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远远高于酒本身。于祥会收藏的5000多个酒瓶,个个都是“唯一”。
“对我来说每个酒瓶不单单是盛酒的容器,每个酒瓶都有一个故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的酒文化。”于祥会告诉记者,他收藏酒瓶有三个条件:陶瓷酒瓶、造型特殊、有文化内涵。他收集的藏品中龙头玉印瓶、十二生肖瓶、老子泰山瓶、四大美女瓶等等不胜枚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珍贵的有历史意义的酒瓶。
“这个瓶是我十年前买瓶子的赠品,当时买了一个大葫芦瓶,顺便问卖家要的这个瓶子,没想到后来发现是西藏的皇族贝勒瓶,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于祥会指着一个黄色的瓷酒瓶告诉记者,“这是倒流瓶,可以装两种不同的酒,晃悠一下就混合了,以前下毒害人的毒酒多是这种瓶子,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组倒流瓶从外表看跟普通的酒壶没有区别,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通过这些酒瓶的收集,可以窥视我国酒类包装的进步,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发展”于祥会对他这些宝贝爱不释手。
有“瓶”千里来相会 苦乐自知
别看现在硕果累累,其中的艰辛只有于祥会自己知道,“11年的时候我去哈尔滨淘瓶子,当时带了一万多块钱去的,结果在公车上屁股兜被人割开了,后来路费都是借的。”于祥会说道,虽然外出“淘宝”比较辛苦,但是只要看到心仪的酒瓶,所有的辛苦全忘记了,“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吧。”
于祥会告诉记者,收集酒瓶的过程不仅让他增加了社会阅历,还结识了很多朋友。“每年的酒器博览会不管在哪个城市我都会参加,大家都是不远万里,有“瓶”千里来相会。”于祥会表示,与别人交流收藏酒瓶心得的同时,也与别人交流人生,酒瓶的制作工艺、造型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进步。而收集酒瓶的过程也让他成为一个“瓶迷”,对于酒瓶的制作材料、造型、产地以及各国的酒文化他都有所了解。
“酒瓶让我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我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奇异之窗。”于祥会告诉大众网记者。
于祥会相信,每一个酒瓶被赋予历史和文化的内涵之后,都有其生命和灵魂的存在。经常与瓶子对话,帮瓶子“洗澡“,把玩、欣赏,于祥会有时候感觉自己也是一个瓶子,存在于天地间,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地释放自己、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