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点击进入专题
“当年八路军队伍就是从里涉过河,”徐祝三说,然后向西南方向胜利突围。
“罗荣桓曾经在这个房子内住过两天,”徐祝三指着留田村一处曾经的老宅告诉大众网记者。
八路军队伍涉过河后,从山沟处(途中划红线位置)向南,再沿着山岭向西南突围。
留田突围遗址。
这条流经留田村的大河名为汶河,由于汛期未至,河水较小。
重走抗战路(23)
记者汶河畔聆听留田突围,感受“无声的战斗”
在沂南县张庄镇沂新线北侧,“留田突围遗址”纪念碑赫然入目。1941年11月,罗荣桓元帅率领八路军115师师部及“战工委”部队在这里机智突围,粉碎了敌人的围歼,被誉为“无声的战斗”。6月18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沂南县张庄镇留田村,找到村中熟知那段历史的徐祝三老人,并在他的指引下重走八路军在留田村的突围路线,感受我军杰出的作战智慧。
今年86岁的徐祝三回忆说,1941年,他12岁,记得突然有一天,村里到处都是穿黄军装的战士,都分散住在农户家中。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些人是当兵的,可不知道啥部队。直到后来,部队胜利突围后,村里的老书记才告诉他,这支队伍是罗荣桓率领的八路军部队。在徐祝三老人的印象中,八路军条件非常艰苦,很多人都没有穿鞋子,脚都被磨肿了,村里人给战士们临时做了一些鞋。
“当时正处于鬼子扫荡时期,八路军到哪,鬼子就跟到哪里,”徐祝三说,八路军怀疑队伍中出现了奸细。他告诉大众网记者,罗荣桓当时住在村中一处富户宅中,这位富户的屋子共有12间,罗荣桓住在东面两间,留田突围的决策也是罗荣桓与其他干部在这两间屋子中秘密制定的。大众网记者看到,这些房屋经过后人重新修葺,加上红色砖瓦,都已变为普通民居。这座普通民居也正是因为当年罗荣桓住过而被村里人所熟知,村民们说,这是他们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徐祝三告诉大众网记者,突围前夜,八路军在留田村召开了一次高级别会议,商讨突围路线。会上,罗荣桓提出“向南突围奔临沂”,而对外宣称是“向东海(日照)”。这么做的原因,是为隐藏在八路军中的奸细造成假象,迷惑敌人。
在徐祝三的引领下,大众网记者来到留田村南侧,平静的汶河环绕着留田村,一条修建了20年的齐心桥飞架汶河,直通省道沂新线。而在70多年前,八路军过河却是异常艰难与凶险。徐祝三站在汶河边向大众网记者还原当时的突围路线:11月5日凌晨时分,八路军队伍悄悄行军,先涉过村南汶河,数千人的行军队列,村里一点动静都没有,也未与敌人发生正面冲突。“当时河面虽然不宽,但水坑众多,最深的八九米,一不小心就会被水坑卷进去,非常危险。”徐祝三补充说,八路军战士只得在河水中试探着前行,过河时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为防止战马嘶鸣,罗荣桓等部队首长下令在马尾巴上拴上石头。当天大约佛晓时分,数千人的队伍就已经顺利过河,穿过现在的沂新线,匍匐来到汶河南侧两道山岭交界处一个山沟中,然后马不停蹄沿着山岭向西南方向突围。这一次,我军终于冲破了日军的包围圈,直奔临沂城。(大众网记者 林鹏 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