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已删栏目&临时存放>记者调查

沂河生态路沂南段二期工程全面开工 滨河大道年内将全线贯通

2009年06月04日 08:19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水泥稳定层摊铺现场。
      □编者按 □
       一个个重点项目的规划、启动、竣工,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今年,临沂市抓住中央和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机遇,在农业、工业、文化产业、城建等多方面,确定并开建了一大批重点项目。
       今起,本报推出"探营重点项目建设"专栏,派出记者实地走访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感受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机遇、加快建设的火热场面。
       近九成路面已铺上水泥
       沂河生态路沂南段二期工程,是全长191公里的沂河生态路最后的施工段,这段36.6公里的工程完工后,沂河生态路将全线贯通。此后,城区到沂南的车程也将能缩短到半小时以内。4月6日,该路段拉开施工大幕。目前该工程进展如何?何时能通车?5月29日,记者走进道路施工现场探营。
      年内将竣工出行要提速
       5月29日下午,在沂河生态路沂南段二期工程南段的施工现场,两辆轰隆隆响着的施工机械正在进行水泥稳定层摊铺作业,附近一辆辆施工的卡车在穿梭,路面已经初见雏形。
       沂南县交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沂河生态路沂南段二期工程从日东高速公路沂南出口向北,与沂水沿河生态路相接,施工路段全长36.6公里,工程预算总投资2.2亿元,沿线需修建大中桥梁8座,小桥涵116座,途经大庄、辛集、苏村、界湖四个乡镇。
       沂河生态路沂南段二期工程于4月6日开工,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36.6公里的地上附着物的拆迁清理任务。4月21日,工程进入路基施工阶段。
       为了加快路基工程进度,指挥部不定期召开调度会督促、帮助各施工企业科学安排工期,上紧发条,抢时间、赶进度、把质量,力争早日建成通车。
       现在,工程正按计划推进。记者从沂南县交通局了解到,截至6月3日,整个路基工程已全面完成,中桥完成75%,水泥稳定层摊铺已完成31公里,下一步将主要进行沥青铺筑等工作。
      风景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
       沂河是沂蒙山区的母亲河,贯穿临沂全境,流经沂水、沂南、兰山、河东、罗庄、苍山、郯城七个县区,全长191公里。沂河生态路就是沿着沂河东岸蜿蜒而建的,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内河沿河大通道。
       沂河生态路不仅极大方便了沿途群众的出行问题,还如一条线,将沂水溶洞群、汤头温泉、王羲之故居、马陵古道等临沂市著名的自然、历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推动旅游业发展。
       与此同时,沂河生态路还具有防洪能力,该路使沂河堤岸的线形得到更加合理的规划调整,并通过对堤岸道路的建设,提高堤岸压实度和标高,进一步提高沂河的防洪能力。在出现险工险段的情况下,也有利于人员、物资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沂河生态路沿沂河一路而来,打通和连接了全市七个县区的工业园区、商贸园区、旅游景区,将两岸生产要素重新聚集、整合优化,使地尽其用、货畅其流。而优美的沿河风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大提升了临沂市的城市品位、改善了招商环境。
       沂河生态路北起沂水县跋山水库,南至郯城县鲁苏交界处,全长191公里。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沂河生态路沂南 段二期工程是全长191公里的沂河生态路最后的施工段。
       记者在临沂市交通局了解到,按照计划,今年内,沂河生态路沂南段二期工程将竣工通车,沂河生态路同时全线贯通。
       沂河生态路全线贯通后,驱车可沿路从沂水直达郯城鲁苏交界,而城区到沂南县的车程将缩短至半小时以内,城区到沂水、郯城县的车程可缩短到1小时内,极大方便沿线群众的出行。
       作为一条旅游景观路,沂河生态路两侧高标准的绿化,还将让人体验到"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linyidazhong)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