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已删栏目&临时存放>新闻>临沂社会

私募经理患抑郁症跳楼自杀 留100万给父母

2008年11月27日 10:06 作者: 来源:汉网

        汉网-武汉晚报11月26日报道 11月15日清晨,李煜(化名)跳楼自尽。这名35岁的杭州私募基金经理就这么走了。

        在同行、同事眼中,他为人谦和,北大本科毕业、清华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当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委托理财数千万,绝对算得上圈内知名人士。

        这么成功的人生,李煜为啥说放弃就放弃。是否,他有不可告人的苦衷?难道,他炒股亏损累累?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上证指数从巅峰值下跌70%,他的账户下跌幅度不到7%。他死于一个病魔之手——抑郁症,这个魔鬼早早吞噬了他的心灵,让他匆匆走完了人生。

    留下的,只有家人和朋友无尽的叹息。

        生前,李煜家住杭州求是路绿园小区某幢11楼,房子是租的。

        11月14日,在北京工作的李煜妹妹到上海参加培训,当天晚上,妹妹就在哥哥家中休息。次日一大早,妹妹起床后,发现嫂子带着1岁不到的儿子和保姆在楼下的花园散步,但哥哥李煜却不见了踪影,他的手机还留在家中,车钥匙也在。

        由于李煜常常去黄龙洞一带散步,于是妹妹和嫂子两人就想走去那边看看,结果也没见着人。回来的时候,她们发现小区里围着不少居民,她们走近一看,不禁手脚冰凉——李煜躺在了地上,已经没了呼吸。

        警方随后赶到现场,判断李煜为跳楼身亡。在他身上,人们还发现了遗书。大意是自己被抑郁症纠缠太深无法自拔,并要求妹妹从自己的账户里转100万给父母。遗书里还写着“实在对不起大家”。

        据了解,李煜患抑郁症已有时日,曾经到浙医一院治疗过。出院之后还一直在吃药。

    2002年、2003年间,永安期货公司从北京某信息中心挖到了一名优秀人才,他叫李煜,那时30岁左右。

        李煜的优秀,定格在所有朋友的心里。

        “他是个出色的操盘手,在金融方面特别有才华。”同事严先生介绍说,因为工作出色,几年后,李煜走出永安期货公司,到了另一家公司当理财顾问。今年早些时候,李煜辞了职,专门经营私募基金。

        李煜年薪多少,朋友们并不清楚,只知道“基金经理按照收益拿提成,收入应该不错”。他生活富裕,可是并没有购买房产,和许多金融从业人员一样,他一方面认为房价高,一方面觉得固定资产的流动性太差。

        “他的操作很规范,每个月都寄报表,我们特别信任他。”朋友鲁女士说,最近一年多来股票大跌70%,可是李煜的基金只亏了不到7%。

        生前好友严先生对李煜的人品很是肯定:“他办了个私募基金,我们二三十个人的钱都交到他手里,总共有好几千万元。几个月前,他主动解散基金,还给了我们,连一分钱辛苦费都没拿,走得干干净净。”严先生感慨说,“这就是人品。他如果不还给我们,这两个月增加的亏损不说,人一走,有些事情就说不清楚了。”

        但同时,朋友们也觉得,李煜是个完美主义者。

        “前段时间,听他说晚上睡眠很差,孩子有些吵闹,心里有点烦。”鲁女士说,“我们认为可能是他有些自责,他太优秀了,对自己要求太高。”

        当然也有朋友认为,作为一个资深基金经理,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这样出色的人,一开始进公司,我们都没想到他患有抑郁症。”严先生痛心地说,“后来知道了,又觉得看起来没有那么严重。”

        李煜并没有对大家隐瞒病情,几个月前,李煜因为抑郁症在浙医一院住院十多天,朋友们很关心,还都去看望他,没想到,李煜最终还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寻求解脱。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表示,抑郁症的发生与现代生活压力大有关。“一方面,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人们的心理支持系统又远不如前,这就让更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抑郁的泥潭。”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呢?一是竞争激烈行业的从业者,如医生、律师、老总等;二是性格存在缺陷、人格发育不健全、心理素质较差的人;三是严重缺乏心理支持的人,包括离异者、大龄单身者、孤儿、残疾人等。

        赵国秋特别强调:“预防抑郁症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引起重视,人们应该像了解感冒一样了解抑郁症,而不是要走到自杀边缘甚至悲剧上演,才发现原来‘杀手’就在身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linyidazhong)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