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已删栏目&临时存放>新闻>临沂社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及新农村建设

2009年03月07日 10:46 作者:刘传迎 马堃 来源:临沂大众网
临沭县石门镇刘棠村地处新沭河南岸,225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675户,2080人,耕地面积3372亩,党员72名,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人50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近年来,该村依托交通、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保持了友好又快发展,先后获得市级“文明生态村”,县级“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临沂大众网3月7日讯 临沭县石门镇刘棠村地处新沭河南岸,225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675户,2080人,耕地面积3372亩,党员72名,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人502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近年来,该村依托交通、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保持了友好又快发展,先后获得市级“文明生态村”,县级“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宁心聚力,打造过硬“指挥部”

        村“两委”换届后,新一届“两委”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把党和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到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到为村民谋福利上。为此,决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凝心聚力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为了改变党员活动没有固定场所的现状,村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多方筹措资金32万元,建起了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科技书屋,重新安装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购置了上千册图书。村里依托党员活动室、科技书屋、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的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该村积极改变工作形式,实行了信息公开制、值班办公制和上门服务制度,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安排,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有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样以来,“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短短几年间,群众由穷变富,村庄由乱到治、由弱到强。连续多年,村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先进行列。    

        选准突破口,经济发展创新高

        刘棠村沙质地居多,适宜于花生种植,为此,该村确定了“发展花生米购销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工作思路,该村先后组织部分生产带头户赴青岛、莒南等地考察市场行情,走访大专院校及科研部门,取花生种植,加工和销售技术“真经”。并由村“两委”干部和部分示范户率先引进海花1号、鲁花9号、白沙、富晒黑花生等高效优质花生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并逐步推广。此外,该村还因势利导,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积极引导大户上项目、上设备,促进花生米深加工,形成了全村集花生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的附加值。目前,该村已发展花生米(果)购销大户60户,直接从事花生米(果)筛选、搬运、购销、深加工的达670人,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20余户,5万元左右的达40余户。刘棠村通过引导扶持,紧紧抓住项目、资金、市场三大要素,把小花生米做成了大产业,不仅拓展了群众就业渠道,转移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也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关注民生,全面实施旧村搬迁工程

        刘棠村过去由于规划不到位,致使街道弯曲、巷子窄、房屋高低不一,村容村貌较差,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解决群众切身利益,村“两委”在征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同意后,提出了迁旧村腾地、沿225省道建新村的思路。为将新村建设好,村里聘请县建设部门的有关专家,对新村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确立了以225省道为轴,省道两侧建商品楼,以村委办公楼为中心,前后建小康住宅楼的设计方案。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搬迁、严格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计划用3-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旧村搬迁任务。截止到今年2月份,全村已沿225省道两侧建商品楼85座,新建小康住宅楼110座,已搬迁105户,另外还有215户已报名搬迁新建, 2009年底将基本完成旧村改造任务,可新增土地200余亩。

        开展多项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前些年,刘棠村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每到农闲季节,村民们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打牌并以此进行赌博,有的还酗酒闹事。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象,刘棠村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先后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图书室,成立了舞龙队、秧歌队、篮球队,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为全面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村里先后筹措资金10万多元为每户村民通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安装电话350部,方便了群众与外界的联系。此外,刘棠村还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整理改造,整修下水道1400米,绿化5000平方米,栽植花草树木5万余株,硬化水泥道路400余米,与邻村联合建设起了高标准学校一处。目前,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城市化新农村已初具初具雏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linyidazhong)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