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山东新闻

“夺命快递”事件频发 无视法律酿离奇悲剧

2013年12月22日 09:00 作者:程奎星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网购因不出家门,就淘遍天下货物的便捷优点,越来越受青睐,随着网购引领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网络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及”的程度。在网上鼠标一点,几天后快递货物上门,这样的场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网友家人居然因此丧命,“夺命快递”着实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11月29日,家住山东东营广饶县大王镇的居民刘兴亮在收到网购的一双鞋子几小时后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因抢救无效死亡。据医院诊断显示,死因为有毒化学液体氟乙酸甲酯中毒。(京华时报 12月21日)

        网购因不出家门,就淘遍天下货物的便捷优点,越来越受青睐,随着网购引领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网络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及”的程度。在网上鼠标一点,几天后快递货物上门,这样的场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网友家人居然因此丧命,“夺命快递”着实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

        山东的网友通过网购给孩子买了双鞋,快递送来的居然是被有毒物质污染的杀人凶器,网友家人因此中毒身亡。“夺命快递”一经报道,引起公众普遍质疑的同时,各种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好好的快件变成了“杀人凶器”,惊恐度犹如恐怖片。难怪被害人家属至今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诸多网友都无法想像这样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夺命快递”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让很多人为此惊恐不已,公众很难接受这样离奇夺命案的发生,更担心这样的惊恐悲剧会重演。而且和受害人一样,这种危害一旦发生就可能降临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这便是“夺命快递”让公众惊出一身冷汗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危害究竟是怎么发生,只有揭开这个疑惑,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夺命快递”恶性案件再次发生。

        关于有毒物质的存储运输,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就连从事有毒物质运输需要什么样的资质,这些都有专门的要求和规范。货物所属肇事企业,明知自己所运输的货物属于危险有毒物质,而这类有毒物质的运输,需要经过安监管理部门专门认定的资质,符合要求具有资质的运输方,才能从事危险有毒化学品的运输。肇事企业却胆大妄为选择普通的快递渠道,来运输危险有毒物质,这是酿成“夺命快递”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快递公司要对所运送快件进行验收,明确快件的基本属性,对于危险物质,是绝对不能通过快递普通方式运输的,邮递物流行业也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依据。之所以,危害性有毒物质能和许多普通的快件一起踏上路程,最终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污染了众多快件,导致“夺命快件”最终出现,快递公司违规违法没有把住验收关,让有毒物质上路,这是“夺命快递”酿成惨剧的主要原因。

        原本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小,不至于酿成人命。快递网点在卸车时已经意识到,所运输的快件中含有毒物质,并且已经泄漏,造成了工作人员中毒。为何这些被有毒物质污染了的快件,又发送出去,这是最终酿成“夺命快递”惨剧,又一个不得不追究的直接责任。货物所属肇事企业在回复有毒化学物质时含糊其辞,谎称有毒成分微乎其微,快递网点在处理时心存侥幸,更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反而又把遭污染的有毒快件发送出去,最终酿成了毒死人的惨剧发生。

        追踪“夺命快递”,我们不难发现,从有毒物质踏上快递之路起,到有毒快件最终送到居民家中,这一路全程尽是违法。不该发生的惨剧发生了,“夺命快递”这一路的惊悚之旅践踏了法律的威严,冲破了法律法规设置的安全保障,才最终酿成离奇惨剧发生。此案并非天方夜谭,乃唯利是图者利欲熏心践踏法律法规,忽视生命安危所至,违法者必将得以严惩,以此来警示世人,才能杜绝类型“夺命快递”再次发生。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