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旅游>新闻>舆情

航班屡遭“诈弹”威胁 法官:处罚轻致谣言频发

2013年05月28日 14:09:00 作者:高健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航班有“炸弹”谣言事件。对此,房山法院法官卢涛认为,我国法律对此类犯罪处罚较轻,不能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近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航班有“炸弹”谣言事件。对此,房山法院法官卢涛认为,我国法律对此类犯罪处罚较轻,不能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卢涛介绍,近年,我国在处理飞机“诈弹”事件时,公安机关主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等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一些造成严重影响的,虽然也依据刑法追究过肇事者责任,但最高判刑只有4年。

      “我国刑法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量刑并不轻,如果罪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造成严重后果,肇事者要获刑5年以上。”卢涛认为,之所以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处罚过轻,在于我国法律对“严重后果”没有列出“明细”。“比如造成多大经济损失、多少人受害,司法解释没有对这种具体后果予以明示,加上肇事者一般悔罪态度很好,司法机关都会从轻处理。”

      但这种从轻处理,实际上纵容了“炸弹”谣言频发,造谣者的理由五花八门甚至荒诞离奇——有的是自己迟到又不想误机,有的是感情发生纠纷阻止对方离开,有的是出于泄私愤或是恶作剧,有的则是为了寻求刺激排解无聊……

      卢涛介绍,各国法律多将发布虚假恐怖消息威胁航空安全定为重罪。以美国马萨诸塞州为例,该州法律规定对这种行为的实施者最高可判处20年监禁,并处以最高5万美元罚款,同时还要赔付散布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澳大利亚法律对于任何威胁航空安全的行为都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有人敢恶作剧说某航班上有炸弹,或者在飞机上攻击机组人员,他可能会面临最高10年的有期徒刑。

      除了刑事处罚过轻,卢涛认为,我国法律也很难支持乘客的精神损害赔偿。“除非造成精神疾病,否则,乘客很难以受到惊吓为由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卢涛建议,在加大对飞机“诈弹”肇事者刑事处罚力度的同时,还应进一步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此外,航空公司应当将肇事者列入黑名单,让这些人从此禁乘飞机。(高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小艳)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旅游资讯:0539-3100789-8015 旅游邮箱:lydzwly@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