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世锦赛昨晨在意大利米兰结束,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未能夺冠,1比3输给美国队,后者在三大赛中首次拿到冠军。这是中国女排16年来首次打进世锦赛决赛,尽管未能夺冠,但这拨年轻队员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女排的希望,不满20岁的主攻朱婷,以及副攻杨珺菁入选7人最佳阵容。
主帅 “铁榔头”为女排骄傲
“有遗憾,有骄傲。”这是郎平赛后对本届世锦赛的总结。郎平遗憾的是中国队完全有机会战胜美国,骄傲的是姑娘们打出了最高水平。
1比3看上去有些悬殊,但中美两队的总得分却是94平。“我觉得完全有机会,有些细节可以做得更好。”郎平说中国队第4局自身失误太多了,“当队员们体能下降后,技术控制就变差。美国队体能也出了问题,但她们进攻点比我们多,拦网也比我们好。”
中国女排能打进决赛出乎大家意料,这其中也包括郎平。“结果和成绩比我预料的要好很多,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技术尚不成熟,能拼出自己大部分的最高水平,我还是挺为她们骄傲的。”13场比赛下来,郎平说在球队身上看到了希望,“我们也没想到会拿第2名,姑娘们很年轻,大家也不要对她们太苛刻。”
不过郎平也直言通过世锦赛看到了队伍的不足,中国女排想要夺冠还需更多努力,“谁都想当冠军,但冠军是需要很多方面来促成的。以前老女排也是经过了多年磨练,相信这批队员几年后会更成熟。”
郎平称离里约奥运会还有两年时间,她会补充新的队员进来。“现代排球对体能、力量和速度要求更高,而且赛季这么长,总是六七个人打肯定不行。”郎平称这是世界排球的发展新趋势,中国队要加强替补的培养,不能让所有得分任务都落在朱婷一人身上。
主攻 “无解”朱婷拼光子弹
中国女排7名主力中,首次参加世锦赛的朱婷是表现最为稳定的一个。不过昨晨与美国队的决赛,体能透支的朱婷一度被郎平换下,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在整个世锦赛中的表现。
半决赛对阵意大利队,朱婷豪取32分,被意大利媒体惊呼为“无解”,她在得分、防守和扣球3项上均有上佳表现。与美国队的决赛,朱婷体能上的不足让她的威力大减,全场仅得到15分。
“对自己的总体发挥还算满意,但真的感觉有点累了。”第2局中,朱婷11次扣球仅拿下1分,这让郎平第3局直接把她放在替补席。第4局,朱婷再度上场砍下12分,但已无济于事。
“朱婷半决赛结束后,腿酸得像灌了铅一样动不了。我看她在决赛中一直在出虚汗,只好换她下来休息,小孩挺不容易的。”郎平说,“我觉得朱婷体能完全透支了,半决赛一个人拿了30多分,太累了。”
这是朱婷首次出战女排世锦赛,能跟美国的希尔一起入选最佳阵容主攻手,小姑娘大呼意外,“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个奖项,我的排名一直很靠后啊。”第三阶段最后两场球,朱婷的一传有效率达到73.91%,甚至超过意大利和美国队的自由人,“我也没想到,之前我一直是被追发的对象,现在还是被追发的对象呀。”
副攻 杨珺菁后半程大爆发
与美国队的决赛,杨珺菁是4个打满全场的队员之一。赛后,杨珺菁入选本届世锦赛最佳阵容,在副攻位置上与她一起入选的是巴西著名队员塔伊莎。
身高1.90米的杨珺菁下手速度快,扣球力量大,是继张萍后,国内少有的力量型副攻,也被视为“暴力副攻”的代表人物之一。
郎平指导下的中国女排主打两翼强攻,杨珺菁快攻的作用相对被弱化。但经历了开赛初的低迷后,杨珺菁在后程比赛中发球、拦网均有很大起色,特别是在其弱项拦网上多次直接得分。3比2逆转多米尼加一战,杨珺菁仅靠拦网便拿下7分,其中第2局单局罕见地拿下5分,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过决赛中,杨珺菁被美国队死死盯住,7次拦网一分未得。
6强战对阵巴西时,中国女排0比3完败,同样副攻位置的塔伊莎给杨珺菁好好上了一课。“塔伊莎在进攻和拦防上特别全面,拦网意识判断好,移动速度也很快,被晃了以后补拦积极、效果好。”杨珺菁说。
最后3场比赛,杨珺菁发挥堪称完美,最终力压法比亚娜、阿金拉德沃等多名世界一流副攻手,与塔伊莎一起当选最佳阵容副攻手。
接应 “蕾哥”成第二攻击点
在这支年轻的队伍中,25岁的北京队接应曾春蕾算是一名老将,她也是为数不多参加过伦敦奥运会的队员。整个世锦赛,曾春蕾是队内除朱婷之外的第二攻击点,决赛中更是拿下全队最高的20分。
来意大利前,曾春蕾就表示一定争取带块奖牌回来。半决赛战胜意大利队后,曾春蕾很开心,称终于坚持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场球,决赛一定会死拼。
与美国一战,曾春蕾拿下20分,与本届世锦赛MVP、美国队主攻手希尔同列得分榜首位。但细节上的不成熟让中国队有两局仅以两分之差败北,这也让曾春蕾看到了差距,“我们还是在技术上不如对手细腻,对机会的把握,尤其是面对强手关键分时,还要有敢于取胜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
2012年,曾春蕾首度入选国家队,同年就随队参加伦敦奥运会。尽管也是第一次出战世锦赛,但在目前这支中国女排中,曾春蕾已是一名大姐姐级的球员。她坦言自己更成熟了,“奥运会是一种无畏的感觉,现在在这个团队里,更多的是一种担当。”
13场比赛下来,曾春蕾对自己的认知更为清晰,对竞技体育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竞技体育并不是简单的1+1=2,很多时候取决于临场发挥,取决于你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曾春蕾称对明年的世界杯,以及后年的奥运会有了更多期待,“希望从训练中得到一些真真实实的收获。”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孙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