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沂蒙随笔

悠悠江南醉我心

2014年11月12日 16:58:00 作者:郑晓琪 来源:大众网

      悠悠江南醉我心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郑晓琪

      去乌镇,是个细雨绵绵的日子。江南濛濛的雨便巧妙地与乌镇呼应出一幅长长的画卷,江南的风情与民俗便融合在这幅长长的画卷中。

      刚刚从繁华虚渺的上海走出,一下子来到真真切切的乌镇前,我一下子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了方向。只好借助着微微雨光,用心慢慢感受乌镇的半明半晦。

      撑着老老的油布伞,我随着人群漫步。一条流水贯穿全镇,乌篷船咿呀咿呀地往返,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在此时显现了出来。我不禁驻足,似乎看见了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儿,撑着涂了画的油布伞,站在乌篷船的船头,遥望着远方的情郎,明媚的眸子中,情愫慢慢溢出。

      后面的人群催促着我,我只好停止想象,撑起油布伞继续前行。踏进百床馆,我无法不惊叹。一张张床,一种种风格,或是富丽堂皇,或是简约质朴……但无不有精细的雕刻和深深的意境,或求平安,或求多嗣……当床也能被如此雕琢时,人一定是幸福的、平和的,这是古老的中国人的心境,这是在当今不复存在,一种超脱世俗的悠然——心灵之自由。

      出了百床馆,我本打算撑着伞在雨中漫步,悠哉悠哉,好不自在,却又发不下后面的美景,便又继续前行。我漫步到了金家大门,曾经的一方富庶,如今的江南民俗馆。手中握着滴水的油布伞,在每个橱窗前慢慢地驻足观赏,衣俗、民俗,仿真的蜡像、真实的衣物、一幅幅照片,再现着江南人家的生活。我在婚俗厅的中心,喜堂拜堂的蜡像前长时间驻足,我看不到蒙着红帕的新娘的表情,但我想她一定在笑着;她虽因红帕的遮盖看不到周围场景,但她一定也感受到了那股喜庆和热闹。

      “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境里,少不了文人学子,乌镇的名人大家中首推茅盾。我踏着渐小的濛濛细雨走进茅盾少年读书的立志书院,如今已是茅盾故居。在书院的门口,我买了一个叶子形的书签,上有“有志者竟成,先立乎其大”的字样,捏着薄薄的书签,我走进立志书院。绕着室内漫步走了一圈,大致看看便出来了,这时雨基本已经停了,只有房檐上还淅沥淅沥地落下水珠,我站在书院的台阶上,望着周围葱葱的一片绿色,心想这里也许就是茅盾笔墨的源泉。

      手握着滴水的油布伞,我漫步在乌镇的沿河街边上,望着对面仍有住家的江南房屋,不禁感叹这江南的生活悠然,强调心灵之自由,又不禁沉醉其中,不愿返回市俗与喧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前世,乌镇该是个钟灵毓秀的女子,在如纱细雨的缠绕下,且行且歌;今生,化作绝伦的乌镇,仍在如纱的雨的缠绕下,且行且歌。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王目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