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领导视察】
※全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
※平邑县人大观摩学习组来我镇参观考察
【经济发展】
※加快园区建设 突出招大引强 着力自主创新
我镇产业经济迸发新活力
全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
6月21日,全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市环保局副局长、省沂沭河流域环境管理处处长王精华出席,各县区环保局副局长参加,区政府副区长李玉华、区环保局局长朱凤东等领导陪同。
(王精华局长一行到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实地查看)
与会领导到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进行实地查看,详细了解了污水处理厂项目总体规划、工程进度、建设计划、建设规模等情况,对如何切实提高污水处理运营效益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精华局长指出,污水处理厂项目是改善城镇环境的重点环保工程和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王局长强调,要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探索降低成本、提高实效的新工艺,不断提升污水处理水平;要尽快完善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污水收集量;建设单位要争时间,赶进度,加快系统的建设及调试工作,确保污水处理厂尽快正常运行。
平邑县人大观摩学习组来我镇参观考察
6月21日上午,平邑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兆进率县域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到我镇参观考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学印、区人事代表委主任陈彬等陪同。
(观摩组参观我镇人大主席团建设情况)
观摩组一行先后参观了代表小组活动室、“办实事、谋发展、促和谐”实践活动室,听取了我镇人大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介绍,对我镇开展的人大代表“办实事、谋发展、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和“四带四联”、“六进六访”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通过这次交流学习,观摩组一致认为:我镇人大坚持以民为本,依法履职,创新工作方法,阵地建设标准高,活动开展扎实有效,对推动我镇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学习借鉴。
加快园区建设 突出招大引强 着力自主创新
我镇产业经济迸发新活力
近日,省经信委公布了2013年山东省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名单,在入选的12个基地中,我镇作为高端板材和木业家具生产基地,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乡镇级单位。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是义堂?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板材业在我镇自发起步,经历过快速膨胀,经历过无序竞争,经历过粗放型增长,至今,经过20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早已走上了一条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013年以来,随着西部新城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园区建设,突出招大引强,着力自主创新,全镇产业经济迸发出新活力。
加快园区建设,实现镇园融合发展
近年以来,我镇将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产业集群、加速集约用地、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根据全镇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在西部工业区,规划建设了板材产业园、化工产业园、机械产业园和铁路物流园四大园区。坚持规划引导,对园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目前板材工业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铁路物流园规划正在完善;完善功能配套,对园区内主要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提升改造,目前创业路、工业三路等园区主要道路已启动建设,园区框架基本拉开,同时加大对水、电、讯、气等管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聚集力;增强园区“造血”功能,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思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与新港集团、凯西木纤维等行业龙头合作办园,增强园区造血功能,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突出招大引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项目、大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我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产业龙头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抓手,不断招大商,引强商,对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今年,投资20亿元的凯西纤维项目已签约,正加快推进;投资30亿元的新港林业科技城项目已完成详细规划,投资27.7亿元的鲁南铁路物流园区项目正加快推进。通过规模企业的膨胀,龙头企业的带动,弱小企业的整合,在全镇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多点拉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形成了以凯源木业、巨兴家具、千山木业、福达木业、恒瑞木业、协成木业、华旌木地板、台州家具为龙头的板材产业群体,培育了以双麒化工、泰尔化工、金秋化工、海天化工等为龙头的化工产业群体,打造了以永立液压、新天力机械、建业机械、华特机械等为龙头的机械产业群体。目前,全镇规模企业已发展到212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36家,其中过2亿元企业32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122家,支撑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着力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我镇始终把品牌兴企、品牌强镇作为做强工业经济的突破口来抓。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聘请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及权威机构的教授专家,培训企业负责人,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成八面体科技博士生研发基地、“人造板机械研究所”和“人造板八面体”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人才培育和引进激励机制,对引进高新科技人才的企业,自主创新的企业,镇里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先后投入8.5亿元完成50个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实现了产品的提档升级。全镇现已有ISO9000认证企业36家,CE认证13家,14000环保认证5家,CARB认证20家,十环认证8家,培育省级著名商标3个,山东名牌2个,山东省“一企一技术”中心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