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彭波:清除危害社会信息,再不出手就晚了

2014年08月21日 11:35:00 作者:张璐晶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像一把双刃剑。有人说,这是一个科学知识前所未有繁荣传播的时代,也是一个虚假信息肆意妄为泛滥蔓延的时代。诚信,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传播像一把双刃剑。有人说,这是一个科学知识前所未有繁荣传播的时代,也是一个虚假信息肆意妄为泛滥蔓延的时代。诚信,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显得尤为珍贵。

      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称“国信办”)公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涉及范围包括微信、米聊、易信等即时通信工具。《规定》公布当天,国信办副主任彭波走进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录制现场,讲解《规定》的具体措施。面对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彭波表达了国家治理即时通信平台上虚假信息的决心。他表示:“清除危害社会信息,再不出手就晚了。”

      录制的前一天晚上,彭波和同事们工作到晚上11点半。原因是当天晚上他们发现了一条在即时通信工具上传播的恶劣谣言。谣言言之凿凿地表示,我国也有了“埃博拉”病人,并且已经在上海某一医院入住,因为国家某些部门不重视,这个病人还跑出去了,为了你的家人、为了社会等求转发。彭波表示,面对这样的虚假信息,他们要做的是及时处置谣言,立刻辟谣,避免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恐慌情绪,破坏社会秩序。

      《规定》一共10条,内容涉及“实名制”、“新闻公众账号需取得资质”等多个方面。监管部门此次“出手”会给面临诚信缺失的即时通信平台带来哪些改变?在约束公众账号的同时,对于个人账号自律机制和规范制度建设又有何打算?

      微信实名制时代来临?

      以后微信要实名吗?在《规定》推出之后,不少微信使用者的第一反应都是问这个问题。微信实名的必要性在哪儿?实名后公民的隐私和资料又该由谁保护?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稳固。与此同时,伴随移动互联网社交类应用的迅速发展,社交网站、博客和微博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率持续下滑。

      面对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 彭波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就曾表示,同互联网的“双刃剑”特征一样,移动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谣言信息、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更容易传播,互联网上垃圾和口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二是移动智能终端承载大量的用户私密信息,这种身份强关联特性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实时、个性化的服务,但同时也存在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

      此次颁布的《规定》中明确表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用户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彭波对“实名制”规定的解释是,规定并不是强制性地让每个人都在微信上使用真名。因为微信这一类的产品本来就是熟人的圈子、朋友圈,基本上都是实名的。《规定》是要求用户在后台注册的时候要进行真实身份认证,这个真实身份认证可以是通过验证身份证号码或者是手机号码,如果有的公司要求严格一点,也会让用户捆绑银行卡号。

      目前,以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积累了超过10亿的用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短信的地位。此次《规定》一经推出就有网友直接将其称为“微信十条”。

      对此,深圳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腾讯科技”)副总裁郭凯天表示,不会强制要求个人用户实名制,会采取柔性的、顺其自然的处理。郭凯天表示,《规定》实际上是分两块,一个是个人用户的实名,一个是对公众服务账号的实名。公众服务账号一直是按照实名制要求,而个人方面,因为微信和以前的聊天室、QQ不一样,是家人、朋友、同学的圈子,所以实名制程度本来就非常高。

      人民网副总编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前些年微博作为公众信息平台,不实信息也非常多。但和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不一样,微博上的信息鉴别和谣言筛选有一定的对冲功能,即你可以在微博上举报不实信息,可以双方论辩,有左的声音,也有右的声音,有“精英大V”的声音,也有草根的声音,双方互相形成一种对冲制衡的机制,最后做出相应的惩处。但即时通信工具的一个先天性的缺陷是基于熟人、朋友、同事的小众文化圈,用户同质性比较强,当一种声音出现偏差后,不容易很快得到矫正,往往是一边倒的声音在流传。于是可以看到是微博上辟谣之后的信息还在微信上传播。

      彭波认为,中国网民对实名制的接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从最初不接受实名到逐渐接受实名。彭波解释,其中的原因是最早中国网民用互联网就是看新闻、到论坛发言,这个时候如果要求网民们用身份证号码等进行实名制,他们会非常反感,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消费互联网之后,商业上的交易要在一个实名的环境下达成,老百姓开始适应这个新阶段。“在数字化生存新阶段的实名需要,我觉得网民们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彭波说。

      《规定》出台后,有网友表示,很多时候网友们不愿意接受实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隐私遭到泄露。对此彭波表示,实名制以后的信息一是由国家掌握,另外是由权威机构掌握,权威机构包括有资质的大型企业。彭波说,国信办在设计《规定》时,把能够提供即时通信工具的企业门槛定得比较高,原因就是为了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保护个人信息。除此之外,国信办目前正在全力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争取从法律层面规范个人信息保护。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孟凡懂)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