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路径

2015年03月31日 11:01:00 作者:王杰群 来源:大众网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创造、创作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独特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人才和市场潜力巨大,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作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杰群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创造、创作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公众提供独特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内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由过去吃、穿、住、用、行向学、健、游、安转变,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国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在当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地位会更加凸显,文化创意产业将面临新的战略机遇。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稳中有进,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文化创意产业本身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产业集聚区的规划与建设,项目推介活动的开展,信息沟通平台的搭建,高端人才的引进,金融创新的深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环境明显得到优化,保障体系也日渐完善。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逐渐牢固,外部环境不断转好,内生驱动力量逐步增强,相关企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为适应新常态,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丰富文化服务内容,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作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文化跨界融合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文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大多遵循产业资源文化型升级模式,即以传统产业为出发点,将创新意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和品牌中,实现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种传统的由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主要适用于国内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一方面,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企业众多的地区,对相关服务产业有强烈的需求,能自发地形成相关产业集群。

      一些文化资源禀赋丰富但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城市,由于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无法照搬传统的产业文化化的发展模式。他们应将独有的文化资源、创意、想法商品化、市场化,运用产业手段完成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开辟一种文化资源产业型发展的新模式。将阳春白雪的原创艺术扎根于生产制造,使艺术、文化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中产生效益倍增效应。

      创新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转变传统的价值增长机制,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链向附加值高的两端延伸,有利于优化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同时,将“创意”产业化、产品化有利于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新型的优势资本,变经济增长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塑造个性化、层次化的文化创意品牌体系

      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还处于模仿型排浪式的低级次阶段,商家也只是简单地复制再生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需求层次逐级得到释放,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所具有的创意价值和文化内涵。这就要求生产商对消费者偏好更为敏感,主动丰富产品的核心价值。同时,要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没有好的文化创意产品,相应的需求就很难被释放出来,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不够显著。

      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意人才和市场潜力巨大,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政府应该根据本区域优势资源特色,广泛吸引与本区域发展相关的、声誉良好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积极打造相关文创企业龙头,培育优质的产品品牌,依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地域品牌,最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精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通过树立品牌将碎片化的文化资源和内容进行集合,形成市场效应。同时,成功的品牌塑造还能够产生极大的正外部性,创造出的溢出效应能够被国内其他产业、企业所共享。

      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对小微文创企业的扶持

      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促进创意变成就业的机会和创业的资本,化压力为动力,让包袱变财富。

      开心麻花等小微文创企业的成功凸显了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的新特征,即生产小型化、专业化、个性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雄厚的资金、厂房、设备等物质资本不再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要素,创意和人才才是企业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考察中,应该创新对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将考核重点放在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人才资本、创意内容等无形价值上,主动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文创企业提供涵盖税收、资金、人才、市场、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国家要与市场联手将国内蓬勃的文化事业有效地转变成支柱型产业,将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产业资本,将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文化消费支出,顺应新常态,助力新常态,全方位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初审编辑:孙贵坤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