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通讯员qq群:205620460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敢当时评

办公桌摆零食被通报,何时不再是新闻?

2015年04月07日 11:43:00 作者:李海丰 来源:大众网
又一起官员违纪事件被通报曝光,类似事件对公众而言已经屡见不鲜,可以说,让公众已经司空见惯。在笔者看来,应该反思通报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唯有真正发现存在问题的病症,方能开出疗效药方进行治理。

      作者:李海丰

      据宝鸡市陈仓区纪委4月2日消息, 春节前后,陈仓区纪委牵头,联合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委组织部和区人社局分五个组,对镇街、区级部门和基层站所、服务窗口共计145个单位的廉洁过节、纪律作风、公车封存等情况进行了三轮检查,现对督察情况进行实名通报。(来源:华商报2015年4月2日)

      又一起官员违纪事件被通报曝光,类似事件对公众而言已经屡见不鲜,可以说,让公众已经司空见惯。从这次通报的内容来看,基本都是日常工作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名通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本职工作的一种重视,这种认真履职的态度值得点赞。但是,笔者认为,不能止于简单的实名通报,必须对存在问题进行整顿,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管理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中犯的一些错误虽然没有触犯原则,但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容小觑,治理违法乱纪行为,必须加强监督、严格规范,否则只会治标不治本。

      在笔者看来,应该反思通报事件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唯有真正发现存在问题的病症,方能开出疗效药方进行治理。透过陕西宝鸡通报的干部违纪情况来看,一些干部日常工作应该遵守的基本纪律都没有做到,嗑瓜子、听音乐、上淘宝、玩游戏、脱岗等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类似违纪行为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被通报的也不在少数。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何干部违纪事件频频被曝光,还会出现类似现象呢?不言而喻,一些干部视党的纪律为空气,可谓明知故犯,加之心存侥幸心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基本纪律视而不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恰恰由于这些原因,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思想松散、工作怠慢,形成一股不良的工作氛围,从而违纪现象增多。笔者认为,出现这些违纪现象,当地监管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肯定是监管不到位,难辞其咎。当然,主要责任应该由违纪者来承担,违反党规党纪终将难逃法律制裁,自食其果。

      那么,类似干部被实名通报事件,何时不再是新闻呢?笔者认为,需要多方反思,虽然犯小错误的违纪行为不像贪赃枉法事件带来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但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身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自己形象,更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日常工作基本的纪律都不遵守,有损政府公信力,给政府形象抹黑,其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也需高度重视。

      透过这起干部违纪通报事件,笔者认为,给全国各地广大党员干部及相关监管部门再次敲响了警钟,希望各方都做好本职工作,勿让类似事件再次重演,公众已经司空见惯,一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恰恰反映出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说明当地政府治理工作存在很大短板,做工作做得不到位。这就要求政府各级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履职,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众望。具体来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首先要加强自律、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其次要清正廉洁、求真务实,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要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用行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对于各级监管部门而言,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到位;与此同时,对于违法乱纪行为不能止于简单的通报处罚,要从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根源,采取有力措施对症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透过一起起类似通报事件,希望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勿让公众司空见惯的违纪事件再次成为新闻,身为人民公仆,要有一种责任和担当,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家致富才是根本所在,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且思且慎行,用实际行动走好为官之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洪鹏)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