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不图利,只为祖宗留传下来的花棍棍。苍山兰陵的张学法老人,痴迷猴呱哒鞭舞七十年,不仅谙熟花棍的“性格脾气”,而且吸收戏剧、武术的精髓,独创6大套路,成为当代猴呱哒鞭舞的“点睛之笔”。
2009年7月31日,苍山兰陵猴呱哒鞭舞舞蹈组受邀进京献艺,张学法的几个徒弟,走进中央电视台3套《中国民歌》大舞台,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同年10月,苍山县猴呱哒鞭舞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遗名录,有着传奇色彩的兰陵猴呱哒鞭舞孙式第二代传人张学法,被确立为省级惟一传承人。
勤学苦练,接过祖先传下来的“宝贝”
踢、摆、抡、翻……伴随花棍上铜钱的“呱哒、呱哒”声,老人或踢毽子似地四周打棍,或大圣舞棒似地双手抡棍,还时不时模仿猴子大笑、远眺、翻跟头的动作,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不禁让人捧腹大笑。
这是9月9日记者在苍山县兰陵镇西横沟崖村,看到的一段精采的猴呱哒鞭舞表演。表演者是苍山县猴呱哒鞭舞省级惟一传承人张学法。
张学法说,他14岁那年喜欢上了猴呱哒鞭舞,时不时地去大姥爷家学几招。大姥爷孙茂章见张学法身形矫健,又有些武术功底,便悉心向他传授猴呱哒鞭舞。“当时,我就吃住大姥爷家,白天跟大姥爷一起忙农活,晚上学猴呱哒鞭舞。”张学法说,由于学习很投入,一个月下来,手前臂都肿了,疼得厉害,他就用毛巾缠在胳膊上,继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张学法便跟着村里的表演队到各村巡演。每当表演到精采之处,台下的观众掌声雷动,这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光荣和自豪。
变化莫测,乡亲爱看“猴老”舞鞭
“猴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是祖先留下的好东西,到现在已有200年历史。它是兰陵镇一带独有的舞蹈,一般在春节前后进行表演。猴舞的基本动作是右手‘鞭’,双脚四周踢鞭,共有8个基本动作,连贯起来,就像是女孩踢毽子。”张学法说,他跟随孙茂章所学到的动作只有4个套路,共32个基本动作。但是,要把猴舞耍得出神入化,还要有舞蹈、戏剧、武术方面的基本功,不然打起花棍只能是简单的几个动作,没看头。
为了提高表演的技艺,他购买了表演、武术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并提取了武术中的经典动作,创新6大套路共48个动作,深受群众欢迎。
“我一舞就来精神,老百姓喜欢看。”张学法说,经过几十年的锤练,他跳猴舞已成了“老把式”,乡亲们都亲热地叫他“猴老”。无论他到哪个村庄演出,台下观众都是黑压压一片。
传承非遗,“猴舞”将大放异彩
1974年,在苍山兰陵召开的文化现场会上,张学法已年近五旬,当时他与另外两名女演员登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此后,“猴舞”被确定为全国独有,并成为苍山县的传统保留节目。
张学法说,2009年7月31日,苍山兰陵猴呱哒鞭舞舞蹈组受邀进京献艺,他的5个徒弟走进中央电视台3套《中国民歌》大舞台,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之后,应各界艺术爱好者的邀请,舞蹈组又在“五棵松”广场公演了3场,受到首都各届的高度评价。2007年8月,兰陵“猴呱哒鞭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兰陵“猴呱哒鞭舞”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遗名录。同年,张学法本人被确立为兰陵“猴舞”省级惟一传承人。目前,该项民间舞蹈已经推荐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猴舞’重新走向舞台!”张学法说,舞花棍对于学习者的要求较高,目前,他只将这门技艺传给了孙建忠和曹洪兵二人。虽说自己的两个徒弟已经会打花棍,但只是些基本的动作,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技能,俩徒弟还掌握不好。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苍山正在对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抢救性挖掘。如今,兰陵镇在大搞旅游开发,准备建设兰陵古镇的一些项目,猴呱哒鞭舞,将成为发展镇域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的“敲门砖”,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迎接四海宾朋。
记者 刘青 孟凯 通讯员 杨超
(责任编辑: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