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张振伟为老人剪指甲
志愿者姜兆祥在为老人表演节目
大众网临沂3月1日讯(记者 林伟伟 胡跃东)在我们这个城市,有这样一群人:寂寞老人膝下,他们是最有孝心的儿女;孤残孩子心中,他们是最有爱心的“父母”;周围邻居面前,他们是最热心的帮手……
他们,来自这座城市的不同地方,但红马甲和爱是他们统一的标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
两个故事:志愿者是我最亲的人
2012年的冬天,对于16岁的残疾孩子王庆志来说,是最难以忘怀的日子。
庆志的愿望实现了,他拥有了一辆梦寐以求的手摇轮椅。临沂凤凰广场上,他“啊……啊……”地叫着,飞快地跑着,犹如展翅飞翔的鸟儿。欢乐洋溢在这个残疾孩子脸上,也感染着广场上游玩的市民。
站在一旁的杨焕云脸上始终挂着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笑,就像一个慈母看着自己的孩子。
杨焕云是一名志愿者,一次社会调查中,她了解到庆志的情况:父亲病逝,聋哑母亲改嫁,爷爷身亡,和73岁的老奶奶靠家中仅有的1亩薄地田相依为命。他先天聋哑,身体残疾,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借助奶奶求人焊制的三角形支架行走。拥有一辆自己的手摇轮椅,能四处去看看,这就是庆志最大的愿望。奶奶则希望自己“百年”后庆志能有个生存的技能。
杨焕云说,她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又一次被触动。从事志愿服务以来,她内心常常被那些孤残儿童、寂寥的老人还有失学儿童触动,她一次次伸出热情的双手,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她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这一次,她仍然尽了全力。
德克士餐厅里,小庆志接连吃下两个汉堡,杨焕云为他擦去嘴角的饭渍,自己却忘记了用餐。
刘蓉蓉是个乖巧的女孩,也是个不幸孩子。一出生便被抛弃,养父母把她抱回家抚养成人。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又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养父母倾尽所有为她治病仍不见好转,家里的积蓄花光了,亲戚朋友家也借遍了,治疗难以继续,怎么办?人到中年的养父母一夜间白了头。
罗庄区志愿者李卫听到刘蓉蓉的经历后,当即起草了募捐倡议书,一定要帮帮这个花季女孩。顶烈日,冒严寒,风吹雨打全然不顾,从夏到冬,“李卫”们抱着募捐箱在街头,诚挚地邀请人们为蓉蓉献出爱心。
也许他们的真挚感动了上天,蓉蓉真的一天天好转起来。“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发自肺腑的感激就是对志愿者最好的褒奖。
感受五味:志愿服务的酸甜苦辣咸
“志愿者的生活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历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酸、甜、咸、辣!”张振伟的话代表了所有志愿者心声。
作为志愿者,看见无数需要帮助、需要关心的人和事,可因为个人太渺小,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而心酸!——这是酸。
刘江霞是刚刚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新人,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福利院的情景:无辜又可爱的脸庞、纤瘦又无助的小手、“姐姐抱抱!”的期待……刘江霞说:“我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当她蹲下身,一个孩子扑进怀里,紧紧地搂住她的脖子。那一刻,眼泪溢满了眼眶,刘江霞说自己分不清是高兴还是伤心。
每一个到过儿童福利院的志愿者,第一次为孩子们服务时,这种酸楚、无奈总会涌上心头。
作为志愿者,因为他们一点付出,身边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发生变化而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喜悦。那是一份牵挂,是一生的积淀!——这是甜。
姜兆祥还在临沂卫校上学期间,跟同学们一起接力照顾孤寡老太吴奶奶。感受到吴奶奶由沉默寡言到开朗乐观的变化,姜兆祥说他满足。提水、卸煤、换灯泡,姜兆祥全包了。当吴奶奶拿出珍藏多年的皮包送给他,那是老人年轻时因为工作突出获得的奖励。
拿着沉甸甸的皮包,姜兆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个皮包凝聚着吴奶奶的爱与感激,这是对我志愿服务的最高奖赏!”尽管皮包没有收下,感恩、感动却深深烙印在姜兆祥心里,工作以后他还时常回去探望老人,就像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作为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会流汗,也会有泪水,在汗水和泪水中感到了人生的咸味,感到了泪水和汗水的价值!——这是咸。
1982年出生的张振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成,但他从事志愿服务的年头却不短,2011年就加入了临沂青年志愿者协会。
张振伟与脑瘫患者李白天明结成了免费用车的对子,无论几点去什么地方,只要一个电话,他人车就到。有人曾经问他:“你天天开着出租车有钱不挣,你傻啊?”他只有这么一句:人一辈子也就几十年,活得要有意义,活得要有价值,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后,无论是去福利院给孩子们洗澡、打扫卫生,还是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聊天、剪指甲、演节目,最卖力的人中总少不了张振伟的影子。
作为志愿者,感受到的仅仅是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当地政府、群众却给了许许多多火辣的赞扬和褒奖,鼓励他们继续向前。——这是辣。
说起这些赞扬和褒奖,每位志愿者都是一样地谦虚、低调,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志愿服务带给自己的快乐。“被人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即使过程再苦也觉得甜。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点。”志愿者张文龙的话说出了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虽然有辛酸、有痛苦,但依然无法熄灭志愿者心中那团帮助他人的热火。当他们看到那些受到帮助的人发自内心的微笑,那种快乐和幸福难以言喻。
“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带来爱和智慧,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王金龙说道。
30万志愿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志愿者就是这样一群人,为了心中执著的信念,为了自己温情的诺言,默默行动着……
在广场、公园,在街头、社区,志愿者在行动,清理卫生、捡拾垃圾、维持秩序。尤其创城期间,满大街的红马甲、小红帽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偏远的山村,青年志愿者募捐的爱心图书为乡村孩子丰富了获取知识的途径,穿上志愿者送来的新衣,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敬老院,在社区,陪孤寡老人聊天,给他们讲网络世界的新鲜事,笑声响彻小院。
在中国(临沂)市场贸易博览会、中国沂河文化体育旅游节、临沂园博会、临沂沂河放鱼节、中国临沂国际水上摩托艇大赛等活动中,千余名赛会志愿者参加,承担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工作,为各项赛事的成功举办奉献了力量。
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志愿者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临沂公益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既有医生、律师、工程师、公务员、大学生,也有报社编辑记者、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私企老板、下岗职工。“有需要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每个志愿者心中的一个定律。
随着队伍的壮大,志愿服务活动也安排得更科学合理。临沂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王金龙说起了今年的活动主题:“雷锋365走进社区”,单从字面就可看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原先每周日固定的走进敬老院主题活动,平时的每一天,志愿者也都在奉献着自己的热情给社区的居民,给城市里的每个人。
“这么多年,我一直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还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了我身边的亲人及朋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中来。”杨自海眯着眼睛笑呵呵地说。开着那辆贴着“爱护环境·保护家园”标语、志愿者标识的小轿车满城跑时,杨自海说他很自豪,他就是一名快乐的志愿者。
现在,杨自海说他更愿意高调地向周围的人宣讲志愿服务,将这份快乐传递给周围的人。
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颗爱的种子,他们播洒下爱心,收获着幸福,爱心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导、扩散。目前,全市已注册志愿者30万,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刷新。“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这个定律,因为他们的努力,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白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