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4月22日讯(通讯员 王 雪)五十多年前,处于三山五岭之间的厉家寨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旱季无水浇田,雨季洪水肆虐,雨水携带泥沙白白流入黄海,制造着一场场自然灾害,厉家寨人民过着逃荒饿肚子的艰难生活。解放后,厉家寨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山治水运动,建水库、修塘坝,变水害为水利,提前十年实现了全国农业发展计划纲要目标,成为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创造了整山治水的历史经验,因而得到毛主席的光辉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2010年10月,临港区的成立使这片创业热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折。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大项目好项目的聚集地。然而全区年仅2600万立方米的供水量,远不能满足企业落地投产需求。这让全区再次面临着“水灾”的考验。临港区的决策者,充分发扬科学创造、敢为人先的厉家寨精神,采取挖掘、利用水潜能,拦蓄、储存水资源,打造、修护水生态等措施,化弃为宝、兴利除害,在减少雨洪灾害和发挥雨水资源潜在价值间寻求平衡,兼顾城市水生态建设,充分运用“加减乘法”, 做活了水文章,打响了一场“雨洪利用”攻坚战,打造出了一座山水灵动的宜居城,创造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新经验。
开源节流,加减之间彰显智慧,惠及民生。在做“加法”上拦蓄洪水,增加水量,解决缺水难题。眼下正值春季少雨时节,全区高效农业却硕果飘香,广大农民告别了春雨贵如油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个丰收季。“水源很充足,莴苣和芸豆交替种,一亩地一年能收26000多元。”壮岗镇王家道村峪村村民王其华高兴地说。而在建区之初,全区的蓄水量仅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所需,工农业用水相对紧张。针对区内山岭众多,山洪多发、夏季多雨的特点,我区依山建水库、靠田兴水利、沿路整河道,广布防洪蓄水网。逐步实现了雨洪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以引、蓄、排为主要功能的雨洪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了“旱涝保收”全年用水平衡。其中,连接黄海的通海湖水利工程,形成水面面积2000亩,湿地1000亩,蓄水量400万立方米,改变了流域内汛期水患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旱季干涸无水的状况。锦龙潭水库列入全省雨洪水资源利用项目,该项目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总库容1.27亿立方米,一期蓄水3600万立方米,可为全区绿色化工和冶金复合材料产业园区以及周边2万亩农田提供水源保障,真正形成了造福百姓,以水兴业的良性循环。
在做“减法”上,以加强水资源节约为重点,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四项制度”,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到2015年,全区年用水总量将控制在0.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20立方米以下。同时,建设了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在小龙王河流域建设了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主要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和上游部分企业达标外排水,日处理能力达6万立方米;建设了河流多级生态塘水质净化工程。全区河流出境断面达标率为95%。通过节水、除污,全区的水源更足了,水质更好了,满足了工农业和广大居民用足水、用好水的需求。
巧用乘法、创新驱动,将水库河道景观化,打造出了水生态。以“山水临港,生态和谐”为理念,实施了集“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景观”于一体,“水、岸、滩、路、堤、景”全面推进的现代“大水网”工程。“大水网”工程于2012年启动实施,2014年全面竣工,共投资3.26亿元,建成锦龙潭水库、通海湖水库、凤凰岭水库3座,修建拦河坝15座,整治金龙河、文龙河、清泉河河道3条,年蓄水1.39亿立方米,全区形成水面面积16200亩、湿地3000亩。连缀构成了“库库相连,河河相通,烟波浩淼,如诗如画”的水生态景观长廊。
同时,按照“精品公园+生态绿廊”的布局,在城镇范围内,因地制宜建设供群众休闲娱乐的综合性生态公园、主题文化公园,沿山脉、河流、湖泊、湿地打造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城市水生态风光带,清华湖广场、凤凰岭广场、文龙河休闲广场、绣针河湿地公园、气脉山公园等,一批批立体、多彩、自然、生态的精品绿化工程相继“闪亮登场”,成为一道道亮丽旖旎的风景线,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亲水、健身、娱乐的良好场所,也为发展水利旅游提供了宝贵资源。
如今,以绣针河为轴线,以众多水利工程为核心,以湿地工程为外延,以孙镗纪念馆、厉家寨纪念馆为精神主线,结合气脉山公园、彩沟自然景观开发,临港区打造的一批以水为魂的水生态景观文化旅游基地,构筑起了全区水资源保障、防洪减灾及水生态安全“三网合一”的现代水网,塑造了令人瞩目的美丽宜居临港新魅力。
临港区正在用强劲有力的“大手笔”,书写波澜壮阔的“水文章”,将雨洪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为“河清湖晏,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生态灵动之城增色添彩。“山水临港”已然成为临港区最具影响、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