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大棚樱桃成熟上市助力果农脱贫致富
大众网临沂讯 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在山间盘绕,一幢幢气派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大棚里,蔬菜、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内,幸福、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繁花时节,斗志昂扬,临沂临港大地处处涌动着一场精准脱贫的热潮,从乡村到城镇,从机关到田间,人们用百倍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这场脱贫致富的伟大实践中,用智慧、汗水驱赶贫困,创造富裕、幸福和美好的明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芳菲四月天,漫山遍野的大樱花、梨花、桃花、苹果花争相斗艳,一团团、一簇簇,拥在枝头,如白云、似雪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如痴如醉。
坪上镇大山空村的果农王淑香走路都带着大樱花的香气儿,王淑香觉得现在的生活特别幸福,是大樱桃改变了王淑香一家的生活,过去每到开学的时候,王淑香连孩子的书本费都凑不齐。如今,她家的5亩樱桃园给她带来每年六七万元的收入,自家房屋今年刚刚全部翻修一新。
在精准脱贫和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才是贫困群众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根本。壮岗镇饮马全村村民刘绣花家的6亩山地撂荒了多年,去年初,他把土地转了出去种植蓝莓。盘活了闲置的土地,撂荒地值钱了,他还到区里园区企业打工挣钱,一举两得。土地通过连片开发和集中流转,昔日偏远山村的贫瘠土地升值了,种殖大户靠规模发展带动起了支柱产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精准脱贫向前推进,找出根源最为关键,加快脱贫致富,必须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临沂临港区选对路子,狠抓产业扶贫、兜底扶贫,全面提高脱贫攻坚战的实效。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科学编制区、镇、村三级“扶贫地图”,对全区所有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以及产业分布等进行分类标注,坚持挂图作战,精准到户。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产业发展政策,鼓励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防止出现“扶富不扶贫”的现象,确保贫困农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着力加强贫困地区水、电、路、气、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临沂临港区牢牢抓住改善民生这个关键,研究出台政策性金融支持、小额担保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在4个镇50个省定贫困村中2016年选取19个村,2017年选取14个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借助地理位置适宜特色农业生长和群众对发展特色农业的高涨热情,2016年初步在大河西村、大山河村、西朱沙沟村、刘家彩村等19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水果449亩,蔬菜大棚12个,食用菌大棚32个,茶叶160亩;其中大樱桃241亩,桃树104亩,梨树10亩,苹果树10亩,山楂84亩,共扶贫276户,595人,项目预计总投资809万元。2017年初步在大河西村、厉家寨村、大朱沙沟村、大茅墩村等14个省定贫困村发展水果599亩,蔬菜大棚9个,食用菌大棚21个,茶叶70亩,中草药10亩;其中大樱桃439亩,桃树150亩,梨树10亩,共扶贫208户,435人,项目总投资319万元。
脱贫攻坚谱华章,全面小康谋新篇。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临沂临港区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任务和最大的责任,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惠民生、建小康的理念,牢牢抓住中央和省、市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公共财政向贫困地区倾斜,公共设施向贫困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覆盖,自上而下树立脱贫攻坚就是最大的民生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干劲,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贫困地区老百姓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年底确保全区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当下时节繁花盛开昭示着丰收景象,多栽一亩果、多种一棚菜、多学一门技术已渗透到了脱贫攻坚战的各个环节之中,如何培育富民多元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农村发展起来,成为全区党员干部考虑的头等大事,在精准脱贫的主战场上,临沂临港区正探索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的新路子,20万临沂临港人凝心聚力,正朝着小康目标阔步前行!(通讯员 闫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