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临沂市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为全市首例农民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玉奇举行了欢送仪式,他将赴济南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也成为今年临沂市第1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据临沂市红十字会业务科科长张成刚介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成功配型的几率非常低。临沂自2006年开展了首次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得到了全市人民极大的支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志愿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者已达1.5万余人,完成血样采集入库6311人份。
“如果马玉奇的捐献成功,将成为全市第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案例,这个数据已经位居全省前列。而仅2011年,临沂已经成功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已经有9人,在全省排第一位。”张成刚说。
按马玉奇的话说,今年对于他来说是个幸运年。第一件事是结婚四年终于有了爱情结晶,明年开春就要当爸爸了。第二件事,是他两年前采集到中华骨髓库的血样与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达成了他作为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多年的愿望。
他只是兰山区义堂镇前城子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民,在木材加工厂里干着刨木头的活儿。11月24日,从小就晕车的马玉奇和身怀六甲的妻子第一次出了趟远门——到济南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为救人一命。他说:“每个生命都是公平的,能到世上走一回,都不易,既然人家有困难,咱能帮就帮一帮。”
打114上门的志愿者
2007年的时候马玉奇还没娶妻,在义堂镇一家私人木材加工厂里专干给木头去皮的工作,在所有工序里,这算是重体力活。他一天忙上10个小时,能赚100块钱。看报纸电视的时候,听说有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的数据都在这个库里,患上白血病的病人能在造血干细胞库里查询与自己造血干细胞匹配的志愿者,一旦配对成功就能做移植手术,把人救回来。马玉奇觉得“只是用自己一点细胞而已,就能把人救活”,就做了一个决定,也当一个能救人的志愿者。
很快,他就拨打了114,查询临沂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当时,他没有赶上当年的血样采集,却给临沂红会的工作人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让他们“再采集血样的时候一定给我打电话”。2009年5月,临沂市红十字会在临沂人民广场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工作人员给马玉奇打了个电话,马玉奇跟厂老板专门请了假,搭公交车到了人民广场。
那时的马玉奇没想到,两年前这义无反顾的一撸袖子,竟真的成了白血病患者的救命血。
给孩子最好的胎教
2011年9月,马玉奇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他的造血干细胞与北京一位三十多岁的白血病患者完全匹配。马玉奇很高兴,多年来的捐献愿望就要实现了。
马玉奇的父母还是有些担心,“抽血把你给抽垮了怎么办?”“我体检了那么多次都没问题,男的女的、比我大的比我小的都有,不会有事的。”他这样劝说。赴济南捐赠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她帮着马玉奇说服了父母,并提出“一家三口”一起去。爸爸的大义精神,会成为给腹中孩子最好的胎教。出门前,细心的妻子给马玉奇穿戴得板板正正,把白色衬衣领子从羊毛衫领口翻出来。而他的老板听说他要请假,更是爽快答应,“你真是个好人,我们做不到。”
有人问马玉奇,“你坐公交车去临沂都能晕车,连对方的面儿都没见过,真的要捐吗?”马玉奇显得专业而严肃,“按照国际惯例,在捐赠之前我们不能见面或者通信的。”得知对方是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士,马玉奇忍不住感慨他正值年华,生命无常。
“现在患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只要病人这次能够健健康康地走以后的路,我就非常高兴。”马玉奇说。
记者 刘遥 周广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