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第20个“世界水日”,“节约水资源”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市虽然河流众多水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仅为580吨,远低于联合国生存警戒线1000吨,仍属于缺水型城市。在这种局面下,一种介于饮用水水质和污水水质之间的水——中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记者走访却发现,虽然目前我市20家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具备中水生产能力,但原本可以作为“第二水源”的中水在我市的使用率却不足万分之一,年2亿多吨的中水又流向何方?
21日,北城新区的康达环保(临沂)水务有限公司厂区内,位于西南角的一处出水明渠正传来急促的水流声,水渠内清澈的水流奔涌着流进了不远处的柳青河中。站在水渠旁的该公司运行中心控制室主任申志伟无奈地摇着头,“这些都是达到一级A标准的再生水,就这样流进了河里,看着都心疼。”
记者了解到,生活污水在收集后,经过氧化沟、沉池、纤维转盘滤池等多道工序的处理后,流向清水池,最终成为介于饮用水和污水之间的一种再生水。这种水不但可作为居民家中冲马桶、拖地板等生活杂用水,还可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洁、车辆清洗,基建施工、喷水池、工业用水、设备冷却等诸多方面。申志伟告诉记者,中水回用可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能有效节约大量水资源。2010年该厂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中水处理设备,目前他们厂日生产中水可达2万吨。
这些中水出厂后用于何处?面对记者的提问,申志伟有些惋惜,目前该厂生产的中水只能用于动植物园的绿化灌溉及补充五洲湖(人工湖)的用水,在干旱时日使用量可以达到9000吨,而在非干旱季节连300吨都用不了,其余的1万多吨中水就只能排进柳青河。
中水面临的这种尴尬处境,不仅仅存在于康达环保(临沂)水务有限公司这一家污水处理厂,全市20家生活污水处理厂虽都已具备中水生产能力,年生产中水可达2亿余吨,但这些中水的使用率却不足万分之一,绝大部分再生水资源只能放任自流。
中水入户面临三大窘境
1 市民不了解
“中水是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用污水生产的水啊,会不会味道很大?”这是记者在对居民的走访中,问及中水所得到的回答。调查中,大部分居民对中水的概念都不知道,对这种由污水处理生产出来的水甚至在心理上有些排斥。
2 管网难对接
21日,记者专门来到北城新区的几个居民区,在齐鲁园小区,物业人员打开了一户居民家中的检查井,只见这里的管道配置与城区的小区不同,检查井中每户人家都有两块水表。物业人员解释说,他们小区除自来水外,还实现了中水管道入户,但是居民却无中水可以使用,只能依旧使用自来水冲马桶。记者了解到,北城新区在建设之初,投巨资铺设了150余公里的中水管道,但至今却未能与污水处理厂实现对接,也没有与居民小区贯通,因此尽管居民已入住两年多,但家中中水管道上的水表却一个数都未蹦过。实际上,北城新区绝大多数居民区都像齐鲁园一样具备了中水入户的条件,但同样也无水可用。
3 收费无标准
污水处理厂有中水,居民家中有管道,缘何这种价格低廉的中水却无法流进百姓家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物价部门没有出台关于中水的收费标准,污水处理厂也没有收费权,另外主管道与居民小区之间接口的费用究竟谁来出,至今都没有答案。这样一道道障碍,让中水入户成了难题。同时市民对中水使用也并不感冒,甚至认为中水不安全,这也阻碍了中水普及的步伐。
如何让中水真正走近百姓家中,在我市真正实现“第二支水龙头”的节水作用,依然任重道远。
中水若回用,年省1500万吨优质水
中水一旦走进千家万户,其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市节水办焦中志主任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为例,每年的自来水用量在5000多万吨,其中生活杂用水约占三分之一,即1500万吨。如果这1500万吨自来水由中水来替代,那么就意味着可节省1500万吨的优质水。目前我市的自来水价格为2.65元每吨,中水价格却仅为0.8元每吨(参照日照市中水价格),那么差价就是1.85元每吨,1500万吨折算下来就是近2800万元。
相关链接
我市开始探索利用中水
2010年我市出台了《临沂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房屋建筑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或日用水量超过200立方米,或居住人口超过3000人的居住小区;优质杂排水的日排放量超过200立方米的建筑、企业或工业小区都必须配套建设中水设施。另外,工程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时将对中水设施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验收备案手续,这一门槛的设立,也意味着我市已迈出了中水回用的重要一步。
记者张庆华 车明军
(责任编辑: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