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讯(记者 江志宇 通讯员 庄琳 徐鹏翔)1月11日,沂水县第十三次党代会隆重开幕,县委书记刘贤军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5年超常规 、跨越式发展取得的骄人业绩令人精神振奋;展望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激情澎湃;最后刘贤军书记提出的在工作态度上,实现激情创业、激情发展、激情奉献,建设激情沂水;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建设创新沂水;在工作保障上,做到人文友善、环境友善、政策友善,建设友善沂水;在工作成效上,对接国际标准,坚持高端、高质、高效,走品牌引领、特色发展之路,形成地域品牌、工作品牌、形象品牌,建设品牌沂水。建设“激情沂水、创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的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2012年的工作,刘贤军书记提出“紧盯先进、明确方向、自造优势、全力赶超”和工作上的“四转四调”:即“转变工作态度,调高目标”;“转变发展路径,调准方向”;“转变增长方式,调优结构”;“转变执行体系,调顺机制”.针对新思路,新变化,全县上下群情振奋,干部群众在热议,在讨论,在对比,在反思,在谋划,在行动,一轮新的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浪潮,在沂水大地汹涌激荡。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沂水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县始终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深化“四比四看”、主动“四找四定”,“瞄准先进,正视差距,突破自我,奋力赶超”等一系列解放思想活动,科学确立了“翻两番创强县”的奋斗目标和“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四城”、“四区”、“四基地”的发展定位,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沂水实际的发展道路。
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全部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51亿元,是2006年的1.8倍,年均增长14.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61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1%;全部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存款余额达到20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67亿元,并且余额存贷比达到83%,新增存贷比达到113%。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项目质量、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民生支出达到13.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9.2%。
争创了六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国家级的有三个,分别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全国文明县城是全市唯一一个。省级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全省金融创新工作试点县、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县。
优化升级、规模发展,产业培育实现新跨越。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技改,全力推动工业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招大引强、招商选资,成功引进了山水水泥、山东玻纤、昆达生物、威普斯橡胶、道一石化、清沂山石化、中怡三氯蔗糖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2007年以来,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62亿元,共引进过千万元县外资金项目1000个,其中过30亿元、20亿元项目各1个,过10亿元项目11个,过5亿元项目17个,过亿元项目137个。围绕食品、机械、矿产、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抓调整促提升,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目前,全县共建成规模化标准养殖场区623处,其中生物环保养猪场298处;发展精品果园50万亩,完成荒山造林12.6万亩;杨树丰产林发展到76万亩,板材(家具)加工企业发展到298家;培育花卉苗木基地2万亩,成功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北方常绿阔叶苗木示范县、烤烟生产先进县。旅游经济转型发展。以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严格按照“五个一样”的要求,加快旅游业升级转型,实现了沂水旅游现象到沂水旅游模式的转变,被评为“2010山东年度县域旅游十强”。2007年以来,全县旅游重点项目投入资金21.3亿元。目前,建成开放景区11家,其中4A级6家、3A级4家;建成星级宾馆、餐馆13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7万人。2011年,共接待游客5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亿元,分别增长21%和36%;龙冈旅游集团在美国成功上市。以旅游业为龙头,引领带动了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8.5亿元,服务业税收6.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和35%。
完善配套、统筹城乡,城镇建设实现新发展。2007年以来,围绕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目标,先后组织实施了4大类、168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62亿元;建设城市道路73.8公里,新建跨沂河大桥3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暖、集中供水、管道燃气等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旧城改造拆迁建筑面积222.5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楼185栋,安置住户4533户;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比2006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齐鲁杯优秀县城”、“全省城市化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国家级园林县城也已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评审。2007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23亿元,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2.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7.3万人。先后投入31亿元,对166个村庄实施了整村迁建或集中建设工程,集中建设住房3.2万户、危房改造8169户,建成中心村型农村社区61个。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年以来,沂水县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面对成绩,他们自我加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大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8%、达到53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7:49:4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达到3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5%、达到342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4.3%、达到410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6.2%、达到3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到2014年过20亿元、全部乡镇过2000万元,到2016年突破34亿元、全部乡镇过3000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388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达到14760元;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1年下降17.5%和18.5%。成就任何事业,都得埋头苦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
高举招商引资旗帜,确保招大引强、招强选优取得新突破。以招大引强选优为核心,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矿产品深加工、新材料等行业为主攻方向,以世界500强、国内制造业500强、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以及有实力的企业群体为主攻对象,确保引进一批真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到2016年,每年至少引进过10亿元项目2个,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工业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同时,围绕“全市第一、全省一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服务水平,把开发区二期和滨河项目区打造成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的核心园区,把庐山化工专业园区打造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千亿元化工园区,把北辰、腾飞、兴龙3处创业园打造成中小项目创业基地,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区、跨越发展的领跑区、城市化的先导区、新机制的示范区。到2016年,力争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
全力打造“四大板块”,科学构建工业主导产业体系。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招商引资的基础上,突出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上市融资、部门包扶等措施,培植壮大骨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食品、机械、化工、矿产加工“四大板块”,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沂水实际,具备自我发展、自我膨胀能力,能够支撑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快速增长的产业体系。力争到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培植4个产值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3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和12家纳税过亿元企业,培养100名优秀企业家,扶持和引导3家企业上市融资。
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今后五年,力争规模化流转土地12万亩,建成2处旅游部门认可的3A级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每年重点培植1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提升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建成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环保养猪名县、全国现代苹果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北方常绿阔叶苗木第一县、全国优质浓香型烟叶基地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到2016年,全县农业园区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范提升旅游服务业,打造全国知名休闲旅游城。以争创5A级景区为突破口,改造提升现有优势景区,积极发展乡村、温泉、山林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到2016年,争取建成一处国家5A级景区,实现年接待游客79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亿元,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城”。到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亿元、年均增长21%,三产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4%。
加快建设现代城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集中精力打造中心城区。按照“黄金布局、滨河特色,九五体系、太极风格,山水灵秀、生态宜居,文化圣地、休闲名城”的发展定位,确定“五山九水”城市框架,构建“五纵九横”交通格局,建设“五湖九园”生态体系,打造“五片九团”建筑布局,到2016年,全县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5万人。突出特色建设精品小城镇。围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按照“上规模、强功能、显特色”的要求,以四个市县优先发展重点镇为带动,努力建设“产业特色突出、人口聚集度高、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精品小城镇。结合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切实抓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等工作。到2016年,建成中心村型农村社区105个,完成农村住房与危房改造1万户。
(责任编辑: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