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1月7日讯(记者 韩继功 徐升 周广聪 郇恒吉)在拥挤的城市里,很多常识都可以被现实颠覆。比如,自行车明明比汽车慢,但在交通拥堵路段,却是自行车在慢车道上飞驰,机动车还在快车道上蜗行。
“快”与“慢”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显得更加辩证起来。
近年来,发展公共交通的话题屡屡出现在“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里,今年这一话题更是受到关注。
6日,是政协委员报到的日子,近10位委员提交了与公共交通相关的提案。其中,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等提案颇为新颖,委员们试图通过“多条腿”走路,破解出行难题。
现状调查: 慢得憋屈,市民不敢开车
最近几天,虽然天冷,但家住临沂市区新华路的李佳还是将爱车停在车库里,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开车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可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半个小时能走完就不错了。每次遇到堵车,就觉得还是不开车好。”1月6日,李佳深有感触地说。
据调查,近年来,临沂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商贸物流业的壮大,形成了巨大的人流、车流,道路交通压力加大,特别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形势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临沂、新临沂”的形象。
临沂市已跨入大城市行列。据临沂市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临沂市机动车登记数量约为196万辆,其中小汽车约为40万辆,中心城区(五区)小汽车约21万辆,兰山城区在10万辆以上。小汽车增长已成为临沂城市机动车辆增长最重要的特征。与之相比,临沂城市道路设施建设速度远远低于机动车辆增长速度,同时缺乏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系统,行人与车辆争路现象严重,既影响出行效率,又存在安全隐患。
有一个安全、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李佳等绝大多数市民的期盼。近日,国务院发出指导意见,要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出租汽车电话约车服务,方便群众乘车,减少空驶。
原因探究: 车辆剧增,公共交通仍薄弱
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也是政府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真正实现公交优先战略,不仅是“以人为本,百姓优先、大众优先、民生优先”执政理念的体现,也是政府重视民生的现实选择。
高文堂、侯波和苏冠鲁等多位临沂市政协委员分析,公共交通系统薄弱,缺少城市快速公交、轻轨等,是目前临沂中心城区堵车、出行难等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高文堂委员和苏冠鲁委员表示,公交车间隔时间长、运营时间短而且线路少,给想利用下班时间购物、访友、出行的市民带来不便。出租车虽然方便,但价格高,普通市民很少问津,而且在上下班高峰时,打车也很难。
侯波委员认为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大,机动车拥有量持续高速增长;城市道路和公共停车场修建和扩容速度无法与车辆增长速度相匹配,车与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组成的路网结构不合理,功能不明确;公共交通系统薄弱,缺少城市快速公交和轻轨等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设施;车主缺乏规范合理的用车意识。
委员献言: 自行车+公交,慢生活也得有节奏
如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让更多市民利用公交出行,解决出行难题。多位委员在今年“两会”提案中给出建议,比如政府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路网结构以及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环城高架桥等。
高文堂委员建议:政府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适当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方便居民出行;增加公交线路,超千人的居住小区附近至少应有一处公交站点;合理设置交叉衔接的公交站点,市区分段运营,坚持一票一元。
侯波委员认为,需要加强城市道路和公共停车场修建,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完善路网体系;对不适应现状的道路进行改造,出台道路及停车场改造建设优惠政策;积极推行公交优先战略,优先发展公交网络规划,提高公交分担率;培养市民“合理用车、文明出行”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市民摒弃不文明出行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富裕文明的临沂,应该让人们享有慢生活!”这是郑燕红在《关于规划建设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议》提案中的第一句话,她建议把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作为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制定合理的城市慢行交通政策及慢行空间发展策略;合理利用道路资源,让人感觉舒适;新建道路、新建区域要更加关注慢行系统;慢行系统要成为人们一种全新的出行理念,如骑自行车、步行、公交等方式,构建一个适时休息、方便快捷的城市空间。
苏冠鲁委员建议建立公共自行车集散管理系统,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服务网点。同时,加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管理,遵循随租随用、用后速还、限时免费、通租通还、损坏赔偿、便民安全的原则。此外,还要理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投资渠道,由临沂市财政出资完成,或可招募投资商建设。
针对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交通压力日益增大,陈秀明委员建议沿沂河路、西外环、滨河大道建设环城快速高架桥,连接北城新区,高架桥底部通BRT快速公交,在各居住点、工业园设立站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李光彩、魏安林委员: 学校门前 建过街天桥
为缓解高峰期交通压力,提高社会的总体生活质量,特别是保证中小学生出行安全,临沂应积极地创造人与环境和谐的慢行系统。因此,李光彩、魏安林两位委员建议,在重要交通位置的中小学校建立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维护。
他们建议,在建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时,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优化设计,真正方便市民出行。同时,要发挥天桥的商业价值,实现天桥自我“造血”功能。城市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投资建设过程中,政府可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维护。
政府通过招标或募集企业资金等方式投建,日常管理和维护交由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负责,允许投建单位充分利用天桥的商业广告资源和其他商业资源,提供充足的维护资金,实现天桥自我造血,这可以增加一部分就业机会。
在天桥设计上,要将人性化和生态性融入其中。天桥设计风格符合城市整体形象,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设计理念富有人性化,尽量减少台阶,配备升降电梯、天桥顶棚,方便出行。在天桥上配套商业店铺,发挥天桥商业功能,从而避免天桥乱摆摊位。通过利用多方资源投建,最终使市区中心的过街天桥逐步形成天桥网络。
林殿会委员: 合力疏导 畅通“生命通道”
临沂做为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地级市,交通是否畅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命特权”、“救灾特权”、“抢险特权”在哪里?这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生命通道”畅通的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林殿会委员建议,要明确应急车道的畅通责任在谁;解决如何合理利用应急车道(生命通道)、怎样有效疏导交通等问题;各类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广和宣传“生命通道”的避让办法和实例,引导人们关注“生命通道”;学校、社区等单位也要密切配合,广泛发动、普及宣传。
此外,他建议相关单位应和执法者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管好“特权车”,不能警报呼啸遭人反感,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