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认真落实“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加快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市民过上更加殷实的好日子、享受更加温馨的好生活,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完善创业就业促进体系。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鼓励本土创业、返乡创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广大群众勤劳致富创造美好生活。推广“一元出资”、“试营业”、“零成本”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平台建设,新建县区创业服务中心12处,新扶持创业人员6000人,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万人。开展全国百家职业培训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完成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新增私营企业4000家、个体工商户3万户。调整收入分配,强化劳动监察仲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工和低收入居民的合法权益,力争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为重点,推进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6万、202万、50.5万、91万和48万人,参保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实现同步发放、同步增长。健全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对“五保”老人供养资金实行县级统筹、确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将社会散居和机构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120元、200元,使残疾人康复受益面不低于95%。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抓好安居工程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1万套。强化法律援助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完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新建430所、改扩建923所标准化幼儿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1所,改造校舍7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实现全覆盖;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全面推广“高效课堂”经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劳动者技能;内涵发展高等教育,提升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和山东医专办学水平;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4200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质量,办好广场艺术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加快市民健身中心、体校新校区和县区一场两馆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对20类重大疾病参合患者住院合规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政策报销后再给予补偿,个人最高年补偿额可达到20万元;做好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巩固提升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强“大病救助”工作,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问题。
(四)完善安全发展监管体系。坚持安全为先、服务优先、基层在先,推动安全发展形势不断好转。抓好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推进气象防震减灾保障工程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启用市防灾减灾中心,完成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6个极度缺水村的搬迁任务。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人口计生基本国策不动摇,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性别比失调,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统计数据评审和分析,及时发现影响科学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征兵和双拥优抚工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支持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老龄等工作,发展广播电视、出版、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等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zgx
(责任编辑:徐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