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遵循“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原则,开展“提质加速、城乡一体”行动,重点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走出一条“同城发展、四点对接,产城融合、宜业宜居,扩容提质、生态文明,民生优先、幸福和谐,中心城区带动、众星抱城支撑,低门槛高质量、全市域多层级”的临沂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推动农民就近转移,争取城镇化率、非农就业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一)完善基础设施。力求空间布局更优。坚持以河为轴、北上东进、南优西拓、中疏旧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老旧片区改造、北城新区二期开发,高质快速推动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汤泉旅游度假区等建设,形成“众星抱城”之势。力求道路交通更畅。完成日兰高速高里出入口、青临高速北连接线和沂台路、平滕路、院东头至垛庄红色旅游公路等工程,加快建设环城快速东环路;积极推进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和鲁南高铁客运专线、晋豫鲁铁路通道临沂段、沂沭、蒙阴铁路建设,开通临沂至义乌航线,完善更加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开工建设蒙山大道高架路和沂河路-西外环立交桥,提高中心城区南北快速通行效率;加快城乡道路建设一体化,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优先发展公交,新增、更换和改造公交车辆300台,设立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依法加强交通监管,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切实维护良好交通秩序。力求公共配套更全。新增集中供暖面积675万平方米,天然气实现乡镇全覆盖,力争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农村社区尽快完成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四上”工程。
(二)加快产城融合。把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会师之地”,坚持产业入园、园区兴城,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聚集功能,加快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推动2个国家级、12个省级开发区尽快向产值500亿元、1000亿元迈进。实行镇园合一、以产强镇,引导重点镇、中心镇加快与园区对接,优化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配比,促进生产要素向镇域集聚、农村人口向驻地集中,争取镇域80%财政收入来自镇驻地和产业园区,12个市级重点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40%。
(三)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城乡规划。按照中心城区“核心圈层”、周边县城“紧密圈层”、小城镇“扩展圈层”和新型农村社区“辐射圈层”的格局定位,加快编制全市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大力推进城市管网、园林绿地、交通体系、公共停车场等规划,全面完成市级重点镇专项规划、近期控制性详规和50个小城镇总体规划,逐步构建起中心城区引领发展、县城支撑发展、驻地镇综合发展、重点(中心)镇优先发展、一般乡镇特色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聚集发展的城镇新体系。要科学合理地调整行政区划布局,统筹安排、适度超前、预留空间,务求多建精品、少留遗憾。推进和谐城管。严格执行责任区考核,加强属地化、协同化、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巩固创城成果;深化县城管理创新,完善“大城管”体制机制;放大扩权强镇效应,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范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美乡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典型引领、农村环境千村整治提升、优美线路连线和美丽村庄连片等工程,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和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网络,加快实现“一镇一站、村村设点”和“一体化保洁”。
(四)突出风格特色。做靓“魅力城区”。实施滨河景区二期改造,办好第二届沂河文化体育旅游节,加快书法广场二期、临沂大剧院、沂蒙革命纪念馆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谋划一批服务业园区、城市综合体和商务中心区,倾力建设现代化城区;鼓励各县城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文化中心。做精“百年小镇”。启动重点镇核心区建设,示范带动一批恢弘大气、特色鲜明、格调清新的建筑精品,避免“千镇一面”,力争打造27个古典风韵、39个山水生态、17个红色风情和35个现代中式小城镇。做美“沂蒙新村”。抓好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新建农村住房9万户、改造危房2万户,在平原地区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山岭地区分散建设庄园式生态住房,力求形成沂蒙特色建筑风格。zgx
(责任编辑:徐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