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临沂1月30日讯(记者 江志宇 见习记者 赵国秀 通讯员 刘雁)看民生工作搞得好与否,主要在于两个评价民生工作的标准:一是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是民生工程的受益主体,因此对民生工作最有评测权;二是财政的投入度,民生无投入,就是一句空话。而临沂之所以能创造一个欠发达地区民生实践(据新华网的文章),这两个标准正是特色所在。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油盐柴米,关乎大局;民生问题虽大,却体现在细微之处。民生越是向细微处着眼,越是能做到细微之处,群众的满意度就越高。临沂将视线更多地投注到普通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来;将精力更多的运用到解决百姓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小矛盾”上来;将感情更多的投入到为群众多做惠民便民的“小”事上来。
去年,临沂市投资两千多万元建立了一元钱公寓,为在城区打零工的上千名农民工,解决了食宿的困难。投资1000多万在1000多所农村小学,设立了食堂开展了热水热饭的活动。投入了3000多万元,为全市敬老院的老人,每天送上一个鸡蛋,一盒牛奶。同时,临沂基本药物制度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国医堂建设开全省先河,新农合参合率和筹资规模均居全省前列,“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服务模式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新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全部免费开放,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全市所有乡镇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基层人社所全部达到国家二类所以上标准。“幸福临沂”在这一件件一桩桩的民生细事、小事、琐事中启航,百姓的幸福指数以全国幸福感第二做了真实的回应。
搞民生必须得花钱,不花钱的民生只是嘴头上的功夫,只能形如“镜花水月”,临沂重的是真金白银的真投入,重的是民生投入的真舍得。关于民生的投入,有这样一组数字: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81.66亿元,同比增长34.42%,高于全市财政支出平均增幅13.94个百分点;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3.77%,同比提高5.37个百分点。2012年,临沂市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24.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4.3%,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
“纸上谈兵”终来得空虚,掷地有声的数字无疑有着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而在财政投入的强有力保障之下,2012年,临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出年度计划3.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达99.4%;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由社会平均工资的100%降到60%,惠及20.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300-340元、每年1800元,实现了与物价涨幅的挂钩联动;市、县级贫困患者重大疾病一次性特别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2万元、1万元。建成一级敬老院79处,“五保”老人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3360元、1920元,为全市2.5万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建成乡镇(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172个、村(社区)康复站4148个,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实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标准并轨,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达到116.5%,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14151,完成省下达计划的118.9%。民生有投入,民生大投入,件件民生大事、实事才能落地生根,方可结出累累硕果。
没有鲜花着锦的灿烂,临沂民生就承载在一个鸡蛋的热量、一杯开水的温度里;没有高调宣扬的热烈,临沂民生就盛开在百姓衣食丰足、看病无忧、弱有所助的幸福笑容里。不重锦上添花,只重雪中送碳,将民生进行到底,临沂民生才能这样一步步走进“春天里”!zgx
(责任编辑:白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