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主页 > 临沂大众网 > 文体综合 >

日本发现稀土超中国10倍 或促成我国稀土产业转型

2013-04-05 23:00 作者:未知 来源:本网综合
现在日本发现10倍于中国的稀土,但是专家声称对于世界稀土市场影响有限。其实从字眼来看,是十分矛盾的,那么多的稀土矿产,给对整个稀土市场是多么大的洗牌效应。然而按照以往发达国家对于本国稀土特别“护犊”的情愫来看,日本的稀土很可能就是自给自足的套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长期以来,发达经济体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资源,比如日本,百分之九十的稀土一度都是从中国进口。

      但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日本确认在南鸟岛周边海域蕴藏有大量高浓度的稀土矿藏资源,用日本方面的话来说,"这些资源可供日本使用230年,而且稀土品位超越中国稀土20倍左右"。

      日本长期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而中国凭借三分之一的全球稀土储量,供应世界90%的市场。眼下,这种格局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在其最东端的南鸟岛专属经济区发现了含有稀土的海泥,检测后确定,日本矿床的稀土储藏量是中国陆上矿床的10倍以上,能让日本消费数百年。不论日本方面放出的消息是真是假,在业内专家看来,对于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影响力所造成的冲击都将十分有限。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认为,日本发现了资源反而从另一方面契合了中国在稀土出口实施配额管理的需要。

      林伯强:当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形成有效供给,配额是必须的做法,其他国家也这么做。

      有"工业维生素"之称的稀土,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统称。大到航空导弹、小到电脑芯片,都有广泛运用。在不少专家眼中,日本在海底发现稀土资源量消息去年就有,但考虑到海上开采成本过高,短期内对全球稀土供应没有影响。江西理工大学教授陈金清认为,中国稀土行业当务之急是向产业链高端进军。

      陈金清:主要还是发展的质量不高、以前端为主,后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现在稀土行业主要的核心、知识产权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里,比如磁性材料、发光材料。

      其实并不只有中国才有稀土,但却只有中国开采得最彻底。美国多年前就已封存丰富的稀土资源,日本囤积的稀土够用40年以上。但是面对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无序开采,破坏生态,低价出口,却是很长时间中国稀土利用的真实写照。

     

      江西赣州被誉为"稀土王国",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中重稀土资源主产地和冶炼加工集聚区,但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粗放开采的这些"宝贝"稀土,却让当地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在赣州,不少稀土废旧矿区被称为"江南沙漠"。赣州市寻乌县副县长廖丽萍讲述了过去无序开采的惨痛教训。

      廖丽萍:寻乌县的稀土开采在赣南八个县里是最早之一,从七十年代中期末期就开始开采,到目前将近40年,整个开采的工艺比较落后,采取的是堆浸、池浸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搬山运动"。把山体剥离,剥离以后放到池中浸,过程中要用到硫铵和碳铵。目前寻乌县将近16%的国土面积有废弃矿开采的残留景象。

      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多次提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几百亿元的高昂学费,让人心痛。

      史文清:这么多年,我们累计开采稀土25万吨,占全国的70%,这种贡献不能用资金衡量,留下了大片废弃矿山。现在大致估算,治理需要380亿,所有这些年开采的稀土还不能治理现在废弃的矿。

      凭借储量大、价格低,中国稀土在国际上拥有广阔市场。但资源大国却不拥有定价权,中国稀土甚至一度卖出"白菜价",这要归功于不少企业为了赢得订单竞相压价。某企业负责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企业负责人:采购商认为目前价格偏高,表示暂时不采购,但企业愿意亏本卖,没有办法。

      稀土无序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市场恶性竞争,带来的行业乱象,有目共睹。如今日本的稀土发现也给我们产业转型提供了契机。包头和赣州是中国南北稀土的主产区,两地稀土产业产值比重占全行业三分之二。林伯强认为,加速稀土行业整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稀土大集团,是未来发展方向。

      林伯强:采取相对市场化的手段,包括把环境门槛提高,把资源税加足,从而使市场有自然淘汰的过程,最终做成几家大型稀土企业,有效率、有规模、有竞争性的稀土企业,从而影响国际定价,这是我们应该发展的方向。来源:中国广播网

        记者 陈亮

        现在日本发现10倍于中国的稀土,但是专家声称对于世界稀土市场影响有限。其实从字眼来看,是十分矛盾的,那么多的稀土矿产,给对整个稀土市场是多么大的洗牌效应。然而按照以往发达国家对于本国稀土特别“护犊”的情愫来看,日本的稀土很可能就是自给自足的套路。日本早就知道海域存在巨大储量的稀土,只是为了掠夺资源,才以廉价进口大量稀土存储,为自己的发展做好了能源原材料储备。

      对于天赐给日本的丰厚日本,咱不眼红,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所思”。在稀土上游产业中,中国开采冶炼算是佼佼者,然而尴尬的是这样的领先地位是在别国都不屑于入手的情况下取得的。再看稀土高端技术,如磁性材料、发光材料,这些核心知识产权还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这才是我们眼红已久的东西。

      这样的情况有点类似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隐喻一样,是立见高下的优略势。我们在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却提供不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这其中的利润和价值却被他国攫取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中国稀土储量反过来超日本10倍,咱们最后也只能沦为“为他人作嫁衣裳”。

      资源太过丰富,有的时候却被冷水煮蛙太甚;而反观日本这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却激起他们在产品下游的投入。到最后笔者要说的是,其实精神资源才是咱们最眼红的。(长江网 谢伟锋)

    (责任编辑:周丽丽)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