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大大小小酒店的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单位接待、家庭聚餐、朋友相邀,一场场“盛宴”每天都在进行……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触目惊心的数据引起了社会对“剩宴”现象的广泛关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这种浪费行为?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剩宴之痛”系列报道,共同关注“剩宴”现象,探讨告别舌尖上的浪费,文明用餐之计。
在临沂市区一酒店,一桌饭菜剩了不少,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子。
临沂市酒店餐桌浪费现象普遍 公务接待一桌菜要倒掉三分之一
连续两天,记者通过走访市区多家酒店发现,餐桌浪费现象在我市相当普遍。
24日中午,记者在市区沂州路一家酒店看到,一桌客人结账走人,桌上12道菜中,6道菜没有吃完,其中一盘清蒸桂鱼只吃掉一半,一盘红烧排骨更是没动几筷子,其他的菜也都剩下了近三分之一的量。随后,服务员熟练地将桌子上的剩菜一盘盘倒进了泔水桶。“这些菜直接就这样倒掉不可惜了吗?”“客人不打包,这些菜只能倒掉了,虽然我也觉得可惜,但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服务员一边收拾一边回答。记者在金雀山路上的一家中型酒店也看到了和上一家饭店一样的情况,剩饭菜直接被倒掉。
中小型酒店如此处理剩菜,那高档酒店是否也如此呢?24日晚上7点,记者来到了沂蒙路上一家高档酒店。由于正是饭点,酒店大厅和包间里满是客人。该酒店服务员表示,当晚用餐的有一半属于公务接待。记者在大厅一角的圆桌上看到,桌子上已摆了七八道菜,由于该桌的客人忙于聊天和喝酒,桌上的菜只吃了很少一部分。在随后上菜过程中,服务员不得不一次次将桌上的盘子“辗转腾挪”,好留出放菜的地儿。一个多小时后,该桌的客人起身离席,当服务员询问是否打包时,结账的客人淡定地说了句“不用”后便离开了,而此时的一桌菜近一半没有吃完。
据一家酒店的负责人介绍,出现剩饭菜比较多的情况多是在商务或政务宴请上,“这类宴请档次比较高,量也比较大,一般客人上桌后都会忙着喝酒、聊天,菜吃不了几口,而选择打包的也很少,每次公务接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饭菜被倒掉。”
一场婚宴7000元打水漂 婚宴、自助餐成餐桌浪费重灾区
除了公务宴请外,还有哪些场合剩菜比较多呢?24日中午,市民王先生参加了朋友的婚宴,由于婚宴多是套菜,不一会桌上便摆满了菜肴。尽管桌上不停地有人提议“多吃点”,但在大家离席时,桌上还是剩了不少菜。“四喜丸子和一盘鸡肉只动了几筷子,其他几个肉菜更是剩了一多半。”婚宴结束后,王先生数了一下,婚宴大厅里有10多个桌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剩菜,只有几位年龄大的中年女士在打包。
“一桌菜的标准是1000元,实际吃掉的可能也就300元,十桌菜就有7000元被浪费了,实在是太可惜了。”王先生说,他后来问起这位请婚宴的朋友为啥不把这些剩菜打包时,对方也显得很无奈,“这些菜都动过筷子了,打包拿回去吃总会觉得不舒服。”
婚宴成为“剩宴”的重灾区,那么自助餐的情况如何呢?25日,记者在银雀山路一家自助餐厅看到,尽管桌上有“勤拿少取、避免浪费”的提醒,但不少食客仍一趟趟地往返于餐桌和取菜区之间,往往一个人面前总要摆上两三个盘子,一顿饭下来,盘子里总会留下几片面包、一点炒菜,甚至没有动过的汤。“有的客人抱着‘吃够本’的心理,拿着拿着就多了,按规定剩菜超过100克就要处罚,但为了不影响生意,我们很少处罚客人,只能尽量提醒。”该餐厅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对于剩下的饭菜,他们也只能倒掉。
算算餐桌浪费有多少 临沂中型酒店每日倒掉饭菜80吨
据沂蒙路天波食府的杨静介绍,作为一家中型酒店,他们每天接待的客人当中,商务接待占了近三成。“一般家庭用餐都会适量点餐,剩下的饭菜能打包的也都打包带走,但商务接待这块,由于客人觉得打包会丢面子,因此几乎每桌都会剩下饭菜,而对于剩下的饭菜,我们也只能倒进泔水桶。”杨静告诉记者,他们店共有两个泔水桶,每个泔水桶的容量约为80斤,而这两个桶几乎每天都会被倒掉的剩菜剩饭填满。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检科工作人员介绍,以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店数做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1万家餐饮企业,其中大型酒店186家,中型酒店1000余家。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目前国家到各省市都在狠刹餐桌浪费之风,我市自去年也开展了“文明餐桌行动”,引导顾客吃多少点多少,并养成打包的习惯,但由于缺乏严格的奖惩措施,很多酒店里仍会出现剩菜直接倒掉的现象。
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业务科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天波食府为例进行推算,全市中型酒店每天倒掉的饭菜就达到了80吨,那些小型的餐饮企业虽然每天用餐人数不多,但由于数量巨大,浪费食物的现象也相当严重。
费县南张庄乡龙雨联小的孩子们的午饭
山区小学午餐现状:花2块钱吃上热乎饭就是幸福
“我的愿望是学校能建个食堂,因为在学校吃饭的同学都吃不到热乎乎的饭,只能吃馒头和咸菜……”这是平邑县保太镇鲁布完小四年级一班李杰的心愿。在临沂市1343所农村联小中,和李杰一样,“能吃上热午餐”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心愿。
一个煎饼、一个馒头,一袋装在塑料袋里的炒咸菜,这便是我市一些山区小学午餐的现状。2012年,晚报和团市委联合发起“热午餐行动”,晚报记者多次深入山区小学进行采访,发现他们的午饭都是如此简单。
在晚报和各方爱心人士的努力下,2012年两座“爱心厨房”相继落户费县朱田镇黄汪头小学和沂水县诸葛镇大圈小学。孩子们的小小心愿变成了现实,他们每天花不到2块钱吃上一顿热乎饭便感觉十分幸福……
一边是吃不上热乎饭的孩子,一边是随意倒掉的剩饭剩菜,谁之痛?
记者金成远 付茜 唐丽丽 庄成
(责任编辑:周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