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专题 > 保障改善民生 共筑幸福临沂 > 临沂印象 >

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

2011-11-15 13:25 作者:未知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强市与富民有机统一,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增长同步。未来的五年中,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膨胀经济总量,壮大综合实力。

     


     

      强市与富民有机统一,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增长同步。未来的五年中,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膨胀经济总量,壮大综合实力。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在建设富裕临沂的目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走新型工业之路的强市战略,以城镇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商文旅引领,大力发展服务业,东接临港优势,南融长三角,一系列宏大的战略部署背后,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的落脚点。

      未来的五年中,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仍然是发展的第一要务。为此,我市将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膨胀经济总量,不断提高人均占有水平。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同时,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以上。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文化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美临沂,宜居宜业

      一曲《沂蒙山小调》已唱不尽沂蒙的美。蒙山奇险俊俏,沂河碧波万倾。以水为魂,以路为骨,以绿显韵,以灯展魅的临沂城正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山水相依是自然的造化,城市的发展是后天的努力。未来的五年,临沂城市建设将继续突出“沂河为轴、沿河而建、两岸开发”,彰显生态特色,不断提升文化内涵,打造宜居品格。

      在建设美丽临沂的目标中,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一座城市之美,不仅来自景色之美,更来自内涵之美。

      未来的五年中,我们不仅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好,更要实现城乡环境美、道德风尚美、社会和谐美。

      为此,我市将继续营造优美城乡环境,下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搞好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

      今年要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攻坚战,确保创建成功。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水平和群众道德素质。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好局面。

      全面贯彻群众工作理念,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平安临沂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大临沂,雄心壮志

      时间为经,空间为纬。2500年的时光,从最初的战争防御城池,到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化大都市,临沂已经在时间和空间交错发展中诠释了一个“大临沂”的内涵。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建设这样的“大临沂”:从经济总量上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0亿元。从城市规模上,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20万,建成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成为鲁南经济文化中心和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

      在建设大临沂的目标中,我们已经明确,做“大”城市的征途上,临沂人丰富了“大临沂”的内涵。我们不仅拉开了城市的框架,更在做“大”城市的过程中获得了难得的自信,有了描绘特大城市的大胸怀、大气魄。

      未来的五年中,临沂中心城区将成为一个具有22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按照打造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突出“以河为轴、沿河而建、两岸开发”,努力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舒心愉悦的生活、观光环境。加快北城新区、涑河片区、机场片区以及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屠苏岛片区等开发建设,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推动城市组群式发展。

     

    (责任编辑:宫晓菲)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合作热线:0539-3100789-8001 合作邮箱:lydzwhz@163.com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