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秀上门为90岁村民刘俊美服务。
大众网临沂11月23日讯(记者 朱建丰)白天坐诊,晚上出诊,从医37年来,她热心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并把村卫生室建成了全区的样本。只要村民有需要,她随叫随叫,即使快要临产挺着大肚子也要出诊,她被称为村民身边的120。她就是临沂高新区马厂湖镇中桥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李宗秀。
女乡医李宗秀:村民身边的120
57岁女乡医把卫生室建成了“样本”
10月1日,记者来到临沂高新区马厂湖镇中桥村卫生室,这是一处标准化的村卫生室。卫生室有10个房间,门诊室、药房、治疗室、消毒室、病房各自分开。记者了解到,这是高新区村卫生室建设的“样本”,每年都有乡村医生来此参观学习。
中桥村卫生室的负责人李宗秀较消瘦,她今年57岁。来不及接受记者的采访,李宗秀背起了药箱,她说要去看望一位90岁的老人,记者跟随她踏上出诊的路。
“大奶奶怎么样了?”“好多了,你还光想着我。”说话的是90岁的刘俊美老人,她患有脑梗塞、冠心病等慢性病,腿脚行动不方便。李宗秀已为她上门服务了4年时间。李宗秀为她测量了血压,发现有些高。李宗秀嘱咐她要按时吃降压药。
一路上,每当见了李宗秀,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李宗秀已为他们服务了37年。
1974年,李宗秀高中毕业。作为村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村里有意培养她做女“赤脚医生”。“当时村里有1000口人,只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男乡医,他平时工作很忙,老百姓看病不是很方便。”李宗秀说。在临沂卫校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后,李宗秀回到村卫生室。在工作了一年后,1977年,这位男乡医因为年龄大不再从事乡医工作,从此李宗秀就一人担当起全村人的医疗保健任务。这一干就是24年,直到2001年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李宗秀才不再单干。
生孩子前一天她还在出诊
作为一名女性,从事乡医工作更不容易。在农村,发烧、感冒、腹泻这些病比较多,只要乡亲们身体不舒服,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们都愿意来找李宗秀看病,即使她怀孕了也不例外。
1979年1月快到春节了,按照计算的日子,李宗秀马上临产。因为村里只有一名乡医,李宗秀一直坚持上班。这天晚上凌晨两点,天非常冷,刚躺下不久的李宗秀听到一阵敲门声。原来村里3岁的杨广磊发烧39℃。因为怕杨广磊被冻着,他的父母没舍得把他抱出来,所以叫李宗秀到他家里去看看。
虽然快要生了行走不方便,但李宗秀没有犹豫。她挺着大肚子走了1里路,来到杨广磊的家,给他打了一针。第二天上午,李宗秀的大儿子出生了。孩子刚满月,李宗秀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村卫生室。1982年,李宗秀的二儿子出生,她在家里坐了一个月的月子。从医37年来,李宗秀只休息了两个月。
只要乡亲们有就医需要,李宗秀就随叫随到,尤其在晚上平均每晚要起身3次。李宗秀忘不了孩子几个月时,每次晚上起身出诊孩子都哇哇地哭。作为母亲,李宗秀当然很心疼,但是另一边是焦急等待的患者,她要立刻动身。那个时候通常她出诊多长时间,孩子就哭多长时间。经常是回来被窝还没捂热又要再次出诊。
早年前,村里没有路灯,路都是土路,晚上出诊时,李宗秀拿着手电筒,下雨时要打着伞。走夜路时,胆小的李宗秀比较害怕,她自己给自己壮胆。平时怕蛇的她,很多次差点踩到蛇,让她心惊不已。
为晚上出诊方便她常年住在偏房
李宗秀的家离卫生室只有10米远,她通常住在家里,晚上村民不舒服时会到她家里敲门找她。为了能够听见患者的敲门声,李宗秀几乎从来不住在主屋内,通常自己住在离大门不远的偏房内,而且都是和衣而睡。
几年前夏天的一天天气太热,偏房内像个蒸笼一样,热得受不了的李宗秀来到主屋休息。这一天晚上有一名村民生了病,他的家人到李宗秀的家敲门,但她没有听见。第二天李宗秀才知道是自己的疏忽耽误了这名村民的诊治,对此她十分内疚。此后李宗秀再也没回主屋休息过。
对于家庭贫困的患者,李宗秀不收一分钱,连账目也不记。80岁的李清顺家庭贫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多年来李宗秀上门为他打针,给他带药,不收一分钱。
现在村里到附近打工的村民逐渐增多,因为白天没时间,他们通常一早一晚到卫生室看病。所以早上5、6点钟,李宗秀就来到卫生室,晚上10点才关门,晚上还要出诊。37年来,李宗秀几乎把时间全部用在了卫生室上,用在了为1500口村民看病、公共卫生服务上。家里有农活,她没时间干,都是找亲戚来帮忙;孙子、孙女她一天也没看过,对此儿子也很有意见。
在中桥村,李宗秀的同龄人大多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李宗秀却经历着不一样的生活:她每天在村卫生室坐诊,为村民上门服务,紧张而充实着。“我今年57岁了,只要身体还可以,我会继续干乡医,继续为老百姓服务下去。”李宗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