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礼:推广中医,让百姓花最少的钱治好病
方便残疾患者看病方便
他自掏腰包为其买了手机
16日,记者来到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店子村卫生室。程学礼正要出诊看望一位身体有残疾的村民程福让。“今天早晨他给我打电话说肩膀疼,我正要去看看他。”程学礼说。
看到程学礼和记者到来,程福让双手拄着两个小板凳“走”了出来。程学礼给他仔细检查了肩膀,考虑他得的是肩周炎。程学礼从药箱里拿出一瓶“藤黄健骨丸”,嘱咐他按时吃药,并没有收钱。
“学礼就像亲孩子一样对我。”今年71岁的程福让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严重。他一辈子单身,家庭较为困难。2005年程福让又得了脑血栓,而且血压一直较高。多年来,程学礼上门为他服务,为他打针、拿药,从来不收一分钱。
程福让拿出一个手机,称这是程学礼为他买的。原来程福让一直自己独住,他行走不方便,当身体不舒服时无法和程学礼联系。于是程学礼自己掏钱给他买了个手机。此外,程学礼还尽心照顾程福让的生活。夏天程学礼给他买风扇,冬天买“小太阳”,平时来经常给他买吃的,这让程福让十分感动。
程学礼今年39岁,是罗庄区傅庄街道西店子村卫生室一名乡村医生。西店子村地处罗庄、苍山、郯城三县交界处,离市区25公里,离镇医院有10公里。此前西店子村1000口人没有一处卫生室,村民看病都要到附近的村里。特别是夜里有孩子发烧只到乡镇卫生院;在农忙时,或者冬天的深夜,村民看病不方便,只能忍者痛苦,小病就耽误成了大病。
“咱村里什么时候也能开个门诊,那怕是小的门诊,看个小病也不用出村了。”听到乡亲们的心声,1994年当年20岁的程学礼立志学医,他考取了山东中医药高等学校。1996年毕业后程学礼回到家乡创办了村卫生室,用自己的技术为全村百姓服务,从此乡亲们有了头疼脑热不用再出村了。
17年住在卫生室
村民看病他随叫随到
程学礼说,在农村发烧、腹泻、咳嗽这些病十分常见,尤其是季节交替或是冬天的时候最多。为了方便村民看病,17年来程学礼就一直住在卫生室里。白天忙了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只要有患者需要,尤其是老年人或孩子,他都要到患者家里去上门服务,最多时一晚上要出诊4、5次。
199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特别冷。这时有人在急促地敲卫生室的门。原来村里一新生儿病情很严重,家长想让他去看看。程学礼来到他的家,经检查,初步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程学礼给他开了副麻杏石甘汤,第二天好转。服了三剂就明显好了。如今这个孩子已15岁,他经常说是程学礼救了他的命。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程学礼积极联系上级医院,并一路护送。如果患者没有带钱,程学礼会给患者塞上几百元、一千元作为看病的费用。
1999年夏天的一天晚上,村里一40岁的女子腹疼厉害,不能确诊。家属开三轮车将她送到汤庄医院,程学礼一路护送。因为发病比较急,患者的家人没带一分钱,程学礼给她拿上200元。14年过去了,这名患者一直没还这200元,程学礼也从来没要过。
行医17年来,对于来求医的患者程学礼尽可能地为他们减免费用。对于贫困患者,程学礼都是不收钱。有的没带钱记了账,但他从来没清过账、要过账。十几年来,程学礼为患者垫付了两万余元。
“程大夫医术好,服务态度好,从来不用假药,而且价格便宜。”71岁的村民于士军多年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是程学礼多年来一直为他服务。
建设仿古中医门诊
祖国传统医学需要继承和发扬
在村卫生室旁边,记者看到有一栋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整栋房子的装修古色古香,药橱、药柜、桌椅均按仿古陈设,中药厨里盛放着500余味中药。原来这是程学礼建的苏式仿古中医门诊,如此规模和设计在农村并不多见。
“我建设仿古中医门诊,就是让世人一睹中药老店面貌,宏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程学礼出身于中医世家,爷爷是当地的老中医。他始终牢记“厚德至善、仁心济世”的古训,推广中医,继承发扬中医文化。
“与西医相比,中医有很多优势,其对疑难杂症和一些常见病有特殊的疗效,而且价格相对偏低,能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治好病。”程学礼说,他现在看病使用中医的能占到一半,以后还会提高中医的应用比例。
程学礼有一个12岁的儿子,在儿子小时候程学礼就有意培养他学习中医,给他讲中医的故事,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程学礼说,祖国传统医学需要世代传承和发扬。学习中医,既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治病的办法,能够为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为患者治好病这是人之幸事。
大众网临沂11月24日讯(记者 朱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