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39-310078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最美乡村医生>新闻聚焦

杨西勤:手机号码写在患者门上方便患者看病

2013年11月25日 16:38 作者:朱建丰 来源:大众网临沂站
杨西勤是郯城县李庄镇杨屯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他充分发挥祖国传统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用一根针、一把草为村民提供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他都是坚持长期上门服务。有的发放联系卡,有的直接将联系方式写在患者家的门上。他一个目的,就是方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杨西勤和儿子杨高原为杨淑成老人测量血压、测血糖。

        大众网临沂11月24日讯(记者 朱建丰)杨西勤是郯城县李庄镇杨屯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他充分发挥祖国传统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用一根针、一把草为村民提供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他都是坚持长期上门服务。有的发放联系卡,有的直接将联系方式写在患者家的门上。他一个目的,就是方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杨西勤:手机号码写在患者门上以方便找到他

      将手机号码写在患者门上

      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

      10月24日,在郯城县李庄镇杨屯村村民杨淑成的家,杨西勤和儿子杨高原正在为杨淑成测血压。杨淑成今年71岁,在20年前患上了脑梗塞,杨西勤已上门为他服务了20年。

      “杨大夫为我父亲上门服务了20年,他能活到现在真是奇迹,这都是杨大夫的功劳。”杨淑成的儿子对记者说,当时父亲脑梗塞病情比较严重,造成半侧肢体偏瘫,不能说话。20年来,杨西勤上门为他打针,指导他用药。现在杨淑成能够拄着拐杖走路,说话虽然不清晰,但可以与人交流。

      记者注意到,杨淑成屋门上用粉笔写着几个电话号码,最上面的那个就是杨西勤的。据了解,为了方便杨淑成能及时找到自己,杨西勤专门在门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平时只要不舒服,杨淑成就打留在门上的、杨西勤的电话。不管白天还是夜里,杨西勤总是随叫随到。

      经测量,杨淑成的血压稍微有点高。“天凉了,要注意预防血栓,这是阿司匹林,每天一次,一次四片,要按时吃。”临走时,杨西勤给他留下了几瓶阿司匹林,并嘱咐他按时吃药。

      为了方便找到他,杨西勤给村民发放联系卡,有的直接将联系方式写在患者家的门上。他一个目的,就是方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他,他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杨西勤是李庄镇杨屯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今年57岁,从事乡医工作已38年。杨西勤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他的曾祖父是当地的一名老中医。受家庭熏陶和影响,1974年5月杨西勤高中毕业后就立志学医,先是跟随祖父、父亲学医,后拜临沂名老中医学习。

      上世纪70年代,因为是合作医疗村民吃药看病全部免费,村里另外两名赤脚医生由于工作累、报酬低改了行,村卫生室面临关门。在这种情况下,在村书记杨西太的劝说下,刚学成回到村里不久的杨西勤主动承担起村卫生室的工作任务。第二天他去镇上贷款500元购进了中医药品及医疗器械,从此开始了医疗生涯,这一年是1975年。

        放弃上大学机会

      一根针、一把草为村民健康服务

      由于工作艰苦,报酬很低,杨西勤一度有想离开的念头。1976年,当时村和管理区推荐杨西勤去上大学,表都填好了。得知此情况后,很多村民都自发来到杨西勤的家,对他说:“西勤你不能去啊,我们老少爷们有病有灾的全得靠你呀。”看着乡亲们殷切的目光,杨西勤毅然决定留下来,放弃了走出“大山”的机会,继续为村民服务。

      1978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村民杨淑栋之子4岁的艳红,突然高热面色发黄、口唇发紫、神志昏迷。杨西勤发现其病情较重。杨西勤拿起了针灸针,马上针刺人中、合谷穴,刺十宣放血约十分钟。后病儿苏醒,浑身出汗,一小时后慢慢退热,肌注柴胡、大青叶针,口服磺胺嘧啶片第二天病好了,家属特别感激。在这个年代,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生活贫困,杨西勤发挥祖国传统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提倡用“一根针,一把草”来治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患者花钱少。

      1996年7月,63岁的村民杨西林出现高烧,在外地医院治疗花费了6000多元也不见好转。杨西勤进行了中医辨证,杨西林头痛、面赤、全身酸痛、皮肤潮红、舌苔黄腻,困倦乏力脉细数。按照中医湿温证治疗,杨西林仅喝了6付中药便好了,让他感叹祖国医学的神奇。

       一夜持续抢救

      重度农药中毒患者起死回生

      1989年—1993年间,杨屯村广泛种植棉花,每户都种有5—9亩棉花。每到夏天高温喷洒农药时,农药中毒经常发生,村卫生室每天都会接诊10多名皮肤接触和吸入性中毒者。因为如果转诊,必须到距离较远的乡镇医院,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被耽搁。杨西勤运用所学到的急救知识对村民进行救治。

      1990年的一天,村民杨淑学在农田喷药期间突然倒在地头。因为家人都去青岛打工,邻居用三轮车带着他来到村卫生室。杨西勤为他洗去农药残留后,发现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冷汗淋漓,并不断呕吐,伴有瞳孔缩小,病情十分危重。杨西勤马上给他点滴解磷定、阿托品。由于病情较重,杨淑学在治疗期间反复出现休克。因为每隔10—20分钟静推5—10mg阿托品,杨西勤要看着表按时静推。就这样连续治疗了一夜,天亮后杨淑学逐渐苏醒,此时杨西勤库存的30余盒阿托品也用完了。通过一夜未眨眼紧张的救治,这例中毒患者终于脱离危险。

      现在回想起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夜抢救,杨西勤还感到有些后怕。“当时就是怀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情,一心赴救,不计得失。”杨西勤说,就如唐代孙思邈所说:“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

      2004年,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的儿子杨高原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村卫生室,和父亲一样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杨屯村,人们经常看到他们父子俩身背药箱、上门为村民服务的身影。父子俩共同担当起村民“健康守护神”的作用。

     

      

       

    (初审编辑:庄红   责任编辑:赵国秀)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