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计兰上门为村民郑兰陆做按摩,他已坚持上门服务了9年。
大众网临沂11月25日讯(记者 朱建丰)张计兰是郯城县泉源乡段宅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段宅村地处郯城、临沭两县交会处,这里交通不便,距离乡镇医院较远。张计兰扎根农村22年,用自己的医术为本村3000余口村民以及附近村子服务。从医以来,张计兰坚守着一个原则: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但前提是要把患者的病治好。
张计兰:行医更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坚持9年上门为瘫痪村民做按摩
郯城县泉源乡段宅村位于郯城县与临沭县交界处,地处马陵山下。通往段宅村的路并不好走,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便是段宅村。此时张计兰正在村民郑兰陆家中为他做按摩。
郑兰陆今年35岁,但已经在床上躺了9年。2004年,郑兰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颈椎压缩性骨折,致使高位截瘫。“这些年多亏着张大夫,他一不舒服就给张大夫打电话,他随叫随到。”说话的是郑兰陆的母亲。 “由于长期卧床,郑兰陆易得尿路感染,张计兰经常上门给他打针。为了防止长褥疮,张计兰经常上门为郑兰陆做按摩,并手把手得教其母亲如何给他活动身体。
张计兰今年43岁,是郯城县泉源乡段宅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段宅村辖区有3000口人,村子距离乡镇医院有20公里的路程。村民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人为了拿一点药就得去乡镇医院,村民看病很不方便。此外,村子通往乡镇的道路不是很好,每到下雨下雪天泥泞不堪。
1988年,初中毕业的张计兰立志当一名医生,他先是进入乡镇医院进行学习,后来又进入卫校学习。1991年他回到段宅村,打算开村卫生室,但没有钱怎么办?无奈之下,张计兰的父亲向亲戚借,向朋友借,不知道借了多少家才借来了五百元钱,村卫生室终于开张了。村民们有了头疼脑热不用向外跑了。
为患者着想他在治疗室安上空调
1992年,这是张计兰从医的第二年。当时农村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多,所以用农药的多。一些村民因家庭闹矛盾一时想不开就喝农药。作为村卫生室,因为没有条件,一般的服药患者是不敢接的。一次50岁的村民孙学勤服了较多农药,情况较为危急。如果让患者转到距离20公里外的乡镇医院,就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们敢接吗?”村卫生室老室长对张计兰说:“敢!”说这话的时候张计兰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张计兰马上给患者洗胃、用药,这样他一个人白天黑夜的看了患者三天三夜,孙学勤终于被抢救过来了。此后对于服农药的患者,张计兰一直收治,挽救了很多服药患者的生命。
中邵湖村60岁的彭胜富得了脑卒中后遗症。他一侧肢体偏瘫,说话不清楚。他第一次上卫生室打针,是让家人用排车拉来的。张计兰看着患者来打针很不方便,于是,第二次打针的时候张计兰就骑着车上老人的家里为他治疗。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张计兰总是上门服务。
在工作中,张计兰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对于村里的五保老人,他都是免费送医送药上门。
在村卫生室,记者发现治疗室、门诊室、药房等七室分开,治疗室内安装了空调。据了解,在夏天卫生室内比较炎热,于是张计兰自掏腰包,拿出7000余元购买了两台壁式空调,这样患者夏天就医凉快多了。
落实新农合政策让老百姓享受到好处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张计兰和同事们一起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坚持每周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建立3000人的《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特殊人群作定期随访。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巷,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张计兰心里都一清二楚。
2010年 ,段宅村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村民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好处,迟迟不肯加入新农合。村民郑兰柏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第一年就没有入新农合。张计兰多次上门为他讲解政策,讲解政策的好处。在张计兰的努力下,第二年郑兰柏加入新农合。
就在他加入新农合一周的时间,他因病住院。经新农合报销后,郑兰柏少花了4000余元。这下子郑兰柏意识到了新农合的好处,以后每当新农合交费的时候他都踊跃,并且帮助张计兰来做不入合村民的工作。
在采访中,很多患者来卫生室找张计兰看病,记者感受到患者对张计兰的信任和依赖。因为张计兰坚守着一个原则: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但前提是要把患者的病治好。
“老百姓挣钱都不容易,咱们当医生的就应该让他们花最少的钱治好病。”张计兰说,“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良心上会过不去,行医于我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救助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