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大葱就是两个人的午饭
“我从16岁起就在林场当护林员,对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有感情。”65岁的王文新是沂南县北大山林场的护林员,如今他已经守护这片林海49年。儿子王少军也于2005年放弃了青岛港务局的工作,和父亲一样,成为这片山林的“守护神”。
放弃港务局工作 儿子当起护林员
9日,记者前往王文新父子俩看护的北大山林场仙姑洞林区。父子俩的护林屋在山脚下,距离公路还有3公里,连接护林房和公路的是一条崎岖的山路,通行很不方便。
在路的尽头,就是父子二人的护林屋三间破旧的砖房。“因为常年在山上巡逻,少军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也接到了山上。平时,他们一家四口就挤在一间房里。”王文新告诉记者。
一条崎岖的山路,三间破旧的房子,连个邻居都没有,看到这种环境,记者不禁问父子俩:“这种生活环境方便吗?”
“以前这里水电都没有,到了晚上就点煤油灯,喝水要下山挑,一趟就得两个小时,这些年林场领导给我们解决了水电问题,现在条件已经很好了。”王文新告诉记者,以前一到天黑,没人陪着说话,连电视也不能看。
“我从小在林场长大,和山林有感情,父亲年纪也大了,一个人巡山很累也很寂寞,我过来陪着父亲,也同样想为这片山林做点自己的贡献。”王少军告诉记者,他2005年辞掉了在青岛港务局的工作,陪着父亲一起看山。
王少军说,以前在青岛一年能收入两万来块钱,现在当护林员,每年只有4000多元的工资,只能靠种点地补贴家用。但是,谈起来做护林员,王少军说他无怨无悔。
每天步行30里每月穿坏两双鞋
和记者聊了一会,王文新起身告诉记者,他该和儿子去巡山了。“在山上的49年,几乎每天我都要到上山转转。”王文新说,他一天不上山,都觉得心里不踏实。
记者跟随着父子二人踏上了巡山路,其实山上根本就没有路,一条崎岖的小道可以说是护林员们踩出来的,刚走了一会,记者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王文新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在山上走15公里,需要一天的时间。
只要进山,父子二人就要带着干粮,因为午饭要在山上解决。几棵葱,一包咸菜,几个馒头,一壶水,一个自制的扩音器,就是父子二人上山的全部装备。碰到阴天下雨,就找个山洞躲躲。山路崎岖,父子俩每个月至少穿坏两双胶鞋。
“山林是国家的,不准盗伐,不准带火种上山……。”在巡山途中,王文新不断地用扩音器吆喝,提醒上山游玩的人注意。
凭着父子俩的执着,他们所负责的林区几十年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北大山林场仙姑洞林区总面积2600亩,按林业部门一人看管500亩林场的要求,这里本需要5个人负责,而老王父子两人承担起了这个重担,并且把北大山林场管理为沂南县最好的林场。
“为了山林苦点、累点,值!”
在巡山的途中,王少军和记者聊起了家常。“我和父亲常年在山上,每逢春节、清明等重大防火日,更是不敢下山,为此我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叫到山上一起住。”王少军说,他在山下的老家有新房,但是自从房子盖起来,根本没去住过几次。
“自从上山以后,妻子和孩子就跟着我一起搬到山上居住,孩子的学校距家近5公里,因为路不好走,俩孩子上学只能步行。而且,附近只有我们一户人家,孩子也不能和朋友们一起玩。”王少军一提起妻子、孩子,总觉得对不起她们,他一直希望能修一条水泥路直通山下,方便孩子们上学。
“虽然条件艰苦,挣钱也不多,但是妻子、孩子对我和父亲都很支持,从来没有埋怨过我。”王文新说起妻子、孩子对自己的支持,话语间充满了感激。
王少军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在这里看了一辈子山,现在父亲年纪大了,他也当起了护林员,他一定会把父亲的事业继承下去。“我和父亲每天都去巡山,到了春季或者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忙着去没有树的地方补植树木,看着原本光秃秃的地方慢慢变绿,他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王少军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这片山林越来越茂盛,为后人留下一片青山。
“我会继承父亲的事业,在这里看一辈子山,因为我们对这片山林有感情,苦点、累点,值!”王少军说,将来,如果他的孩子愿意来看山,他同样也会支持。
文/片 记者 胡跃东 郇恒吉 通讯员 付秀珂 梁荣尚
(责任编辑:司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