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汽车频道 > 汽车资讯 >

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安全

2012-07-10 09:15 作者:张毅 来源:新华网
上周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发布了2012年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这是按照C-NCAP2009年版管理规则进行评价试验的最后一批车型。

     

        上周五,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天津发布了2012年C-NCAP第二批车型评价结果,这是按照C-NCAP2009年版管理规则进行评价试验的最后一批车型。

        本次发布的结果共涉及15个车型,包括1个小型车、8个A类车、2个B类车和4个SUV车型。 这15个车型中,2个获得五星加成绩,8个获得五星级,4个获四星级,只有1个小型车是三星级成绩。

        十几款自主品牌车获五星级

        令人欣喜的是,此次进行安全碰撞的9款自主品牌汽车汽车,成绩非常突出。其中吉利全球鹰GX7获得五星加成绩,奇瑞瑞麒G3、传祺GS5、风神A60、众泰Z300获得五星级成绩,一汽欧朗、猎豹CS6、力帆X60获得四星级成绩,奔奔MINI获三星级成绩.

        加上之前的长城哈弗H6、上汽荣威W5、华晨H530、东风裕隆纳智捷多用途乘用车、广汽传祺轿车、长城腾翼C30、吉利熊猫和帝豪EC7、奇瑞A3、上汽荣威350和550,目前累计已有十几款自主品牌轿车和SUV车型获得五星级碰撞成绩,吉利全球鹰GX7更是获得自主品牌唯一的五星加成绩。

        这些成绩充分说明,自主品牌汽车在安全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方面正在取得巨大进步,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安全。

        自主品牌安全水平迅速提高

        一位汽车专家指出:“车造得再好,不经过碰撞试验,没人相信你的车是安全的。”发生车祸后汽车对乘员的保护能力如何,取决于这辆车的被动安全性。如何检验汽车被动安全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碰撞试验。碰撞试验是对汽车安全性能进行综合检测的有效手段。

        自主品牌轿车推向国内市场不过10年,由于开发过程短,研发费用有限,初期碰撞试验成绩并不理想。2006年出炉的C-NCAP结果显示,不少自主品牌轿车碰撞成绩仅仅是两星级,与合资品牌存在很大差距。

        在C-NCAP的推动下,自主品牌汽车越来越重视被动安全,吉利、奇瑞、长城、华晨、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等汽车厂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努力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追求成为许多自主品牌汽车的企业战略。

        2009年吉利熊猫又以45.3分的测试成绩,成为C-NCAP历史上第一款五星级A00级别小车,创造了“小车大安全”的佳话。2010年年底吉利帝豪EC7再创辉煌,以46.8分的高分荣膺五星安全桂冠。刷新了自主品牌的得分记录,也超过了30多款合资外国品牌车型的碰撞成绩。这一成绩很快被广汽传祺轿车超过。广汽传祺以48.8的高分,跻身五星俱乐部。广汽传祺的第二款车传祺GS5都市SUV,此次也获得五星级成绩。

        新规则带来新的挑战

        从2013年起,欧洲将采用新的碰撞标准,条件更加苛刻。从今年7月起,国内也开始采用2012年版C-NCAP管理规则。

        新的规则对原有评分体系、碰撞速度和试验项目有较大变化,是一次全新的改版。经过C-NCAP多年的试验数据和试验经验的积累,具有中国特色的后排假人的评分纳入评价结果;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偏置碰撞)试验速度提高到时速64±1公里。增加了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即“鞭打试验”)项目,以加强汽车防追尾功能;将主动安全项目引入C-NCAP,增加了对于汽车电子稳定控制装置(ESC)的加分。

        2012版管理规则中评价总分由51分修改为62分,星级划分标准也进行了相应改变。2012年版管理规则实施后,车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才能获得较高星级。

        新规则的实施对不仅对自主品牌汽车,也对合资品牌汽车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根据规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设计、增加新的安全配置,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张毅)

    (责任编辑:韩筱)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汽车资讯:0539-3100789-8002 汽车邮箱:405997570@qq.com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