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大选后的中美关系
虽然在此次大选期间,两党候选人针对中国的竞选言辞及一些具体行动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制造了消极气氛,但我们仍有理由对大选后的中美关系保持谨慎乐观。
中美是当今世界两个最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两国的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还关乎整个国际体系的稳定。中美关系正常化40年来,两国的结构性差异性始终存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一直都有,但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基本结构始终未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受到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冲击,但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美关系经受住了这三年的风雨洗礼,中美合作大局保持了基本稳定。特别是2010年、2012年中国对美进行了两次成功的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着眼于共同利益,合作意志坚定,为今后十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中美之间虽然新老问题交织,发展关系阻力在增大,但双方的利益汇合点也在增多,发展关系的动力同步增强。如金融海啸来袭时,正是中美同舟共济,才使世界经济免于进一步衰退的危险。双方早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十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目前,在华美国投资项目达到6万多个,中国在美直接投资的企业也突破了1600家。双方已建立起不同级别、不同领域的60个双边对话机制,每年人员往来超过300万人次。截至2011年,中国已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国际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而美国也在积极实施“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
再次,美国政府、学术界及媒体已经意识到中美关系恶化的危害性,正有意识地进行政策微调。在美国大选期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国务卿克林顿、国防部长帕内塔相继访华,释放政策上的积极信号。美国重量级刊物《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国家利益》相继发表《中国如何看待美国》等文章,反思美国对华政策,从战略高度论证“美国为何不能介入中国岛屿争端”。美国国内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基辛格、芮效俭、傅利民、李侃如等纷纷撰文,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为中国发声,并力挺中美关系发展。而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三大报分别发行中国宣示钓鱼岛主权的专刊,引起巨大轰动。《华尔街日报》专门发表社论批评罗姆尼针对中国的竞选言辞是“靠玩弄贸易保护主义拉选票”,而《华盛顿邮报》也发表文章告诫两位总统候选人“不要发起中美贸易战,否则只能是两败俱伤”。上述事实表明,中美关系整体上并不会受美国选举政治所干扰,有其稳步推进的内生动力与民意基础。
最后,只要中美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能够实现。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既竞争又合作,既存在结构性矛盾,又有多重利益汇合点,中国既有类似于前苏联的大国禀赋与特质,又有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崛起时庞大的经济能量,中美既不会走向完全对抗,又难以全面融合,如何处理这样一对“崛起国”与“守成国”的关系尚无先例可循。在奥巴马的这四年任期里,从“两国集团”到“战略重心东移”,他的对华政策出现了两个极端,根源在于没有认识到中美关系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没有在全球化、多极化及国际体系调整的大环境下寻求新的相处之道。在经历了一系列起伏之后,美国上下正在积极探索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寻求一个更好的政策平衡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能够在此次选举中胜出的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各方仍抱有期待。穿越大选竞选政治的迷雾,如果他能够站在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两国关系的未来,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就一定能够携手描绘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的战略画卷。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江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