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伏广兰 整理:张庆举
口述人简介:
伏广兰,女,1927年11月出生,1943年入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临沂市莒南县壮岗镇陈家老窝村妇女主任,动员和带领村里妇女做支前工作,编蓑衣,做军鞋,推面粉,烙煎饼。因做鞋搓麻绳造成腿部受伤,至今仍留下明显的疤痕。
采访札记:
在沂蒙这片热土上,有一群伟大的女性,男人在前线流血牺牲,她们则在后方无私奉献,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用柔弱的臂膀与男儿们共同撑起了抗战的胜利。面对日军残酷地侵略欺压,无数的百姓站出来英勇反抗,伏广兰就是其中一名。那时候她是一名地下工作人员,带领乡亲们多次躲避敌人的扫荡。看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伏广兰说自己当年想都没敢想,“是共产党让我们吃上了饭,住上了房,有了这么好的待遇,党的恩情一辈子也不能忘。”
飞机轰炸,陈家老窝幸运躲过一劫
我在16岁那年就入了党,在村里做一些妇女工作,那时候,鬼子驻扎在青岛,经常来我们这里扫荡。每次遇到鬼子扫荡,我就带着村里的妇女,和老村长一起组织人员转移,我带着一帮,老村长带着一帮,就怕让鬼子发现。那时候村子周围树林也多,比较容易躲藏,有的时候我们躲在树林里,能听到鬼子咿咿呀呀地说话,我们也不敢动。记得有一次,鬼子到了村里就把村里的几处柴火堆给点着,火光冲天,他们无耻地烧杀抢夺,吓坏了不少人。
有一回,前来扫荡的鬼子走到了我们设置的一处雷区,一个骑着大马的当官的鬼子就那么被地雷给炸上了天,自那以后,鬼子再也不敢贸然来到陈家老窝。后来,鬼子躲在青岛,派出飞机来轰炸。那时候来了三架飞机,飞机投下了三颗炸弹,落到了村边的一处空地,幸运的是村里一个人也没有被炸伤。因为硝烟弥漫,飞机上的鬼子看不清下面的实际情况,鬼子回到青岛后汇报说村子被炸平了。当时一个逃荒到青岛的老乡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回村里,结果发现,村里连个鸡毛都没有被炸到。原来,我们的村太小,目标不明显,鬼子的炸弹根本没有扔进村里。虽然没有被炸到人,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从那时起,只要我听到飞机的声音就会头皮发麻。
搓麻绳搓到小腿生疮 树皮树叶被吃得精光
抗战那会儿,我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动员村里的妇女支援前线。当然,动员他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照着宣传材料去动员村里的人。那时候谁不往好处想,谁不想过好日子,我就挨家挨户地告诉他们,咱把鬼子打出去了就不过穷日子了。直到现在,我说多了话还会头疼,都是当年动员支前时说话太多留下的后遗症。
那个时候的拥军支援前线,就是编蓑衣、做军鞋、推面粉、烙煎饼,上级派的什么任务我们就做什么。前面打一天仗,我们就得在后方做一天。为了赶军鞋,我们一天一夜一个组做六双鞋。那个鞋底摞得一层一层的,一个组里有一个搓麻绳的,两个纳鞋底的,两个做鞋帮的,五个人一组做着,有的时候也集中起来晚上做鞋底白天做鞋帮,然后再集中缝上。
我当年是负责搓麻绳的。由于当年搓的太多,我的小腿上留下了很严重的疮,至今还有疤痕。
不光是做军鞋,我们还要做蓑衣、米、面、煎饼,每个星期都得由民工向前方运。老村长安排一个组把这些妇女做好了的鞋和衣服,收上来装好,用些小车推着米、面、煎饼、蓑衣、鞋一起送前方。由于年轻的都去参军或者抬担架了,只能由五六十岁的老汉推着小车给送到前方去的。
那时候,我们自己也没得吃,树头树叶子树皮都被我们给吃没了。麦子和小米磨的面,都送到前方去,我们自己从来不吃。对我们来说,把麦麸掺在一起,磨出来的面粉就是好东西,但这些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
草顶土墙建医院 罗生特给我治腿伤
抗战时,我们这里有一位“罗大鼻子”。“罗大鼻子”抢救产妇、治疗重症,他就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生特。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病人一视同仁。当时,我们这边真的是很贫穷,有的病人身上长了虱子,由于客观条件局限,罗生特在没有听诊器的情况下,就用耳朵贴在病人胸口听。很多次,当他准备听诊时,发现病人胸口上有虱子,他就用手捉下来并捻死,继续用耳朵听诊,乡亲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大鼻子”。
那大概是在1942年,罗生特医院在我们这边建立,当时用土打的墙,从河边取的木材,用草盖的屋顶,就这样盖了两排的草屋,得一百多间屋,医院就那么建了起来。从前方抬回来的伤员,我就带着识字班的人帮忙,我说谁家里有大米,炒几个熟米,家里有养鸡的就带上个鸡蛋,给医院的伤员吃。由于条件有限,那时伤员能吃上个鸡蛋就算补充营养了。
有一次去医院我遇见了罗生特医生,他见我腿上有搓麻绳留下的疮,见我一次就拿一种药水给我涂抹,没用几次,我腿上的伤就好了很多,要不是罗生特医生,估计我现在腿上的疤痕会更大,弄不好也许还会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