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新闻热线:0539-7037779

通讯员qq群:97190667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 > 临沂大众网 > 临沂汽车频道 > 汽车资讯 >

燃料电池 或开启未来汽车产业新篇章

2013-03-19 08:59 作者:未知 来源:本网综合
近几年以来,国际车企一直在电动汽车(EV)领域辛勤耕耘;然而,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却不断遭遇销售遇冷的尴尬,于是国际车企纷纷寻求在燃料电池领域获得突破,进而寻找到新能源汽车的新出路。

        近几年以来,国际车企一直在电动汽车(EV)领域辛勤耕耘;然而,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却不断遭遇销售遇冷的尴尬,于是国际车企纷纷寻求在燃料电池领域获得突破,进而寻找到新能源汽车的新出路。

        3月初,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氢燃料电池展上,丰田FCHV-adv、日产X-TRAIL FCV、本田FCX Clarity等全面展示了日系FCV的研发成果。不仅如此,据媒体报道,2013年开年,全球汽车厂商之间宣布合作开发FCV(燃料电池汽车)的项目也骤然增多。今年124日,丰田与宝马宣布合作,丰田将于2015年发布FCV(燃料电池汽车),而宝马将为其提供基础技术;除此之外,丰田还与大众宣布共同开发2020款车型的基础系统以及电池。四天后,日产表示将与戴姆勒、福特合作开发FCV(燃料电池汽车);另外,戴姆勒将与福特共同开发FCV的心脏燃料电池。上述三家公司都表示将在2017年分别发售FCV的量产车,而如果这些合作开发取得成功的话,燃料电池汽车将会在两三年后开始在市场上销售。

        电动汽车这几年来的风风火火,常常会让人们误以为燃料电池汽车应该与前者没什么不同。实际上,燃料电池汽车自身具有独特的能源生成机制。虽然依旧是电动汽车的一种,但是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不经过燃烧而直接变成电能。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除了水之外,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称得上是环保程度最高的汽车种类。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中,燃料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一起,共同组成了技术路线的“三纵”。

        “在4050年的时间里,传统汽车与三种新能源汽车会长期并存。但从更长远上来看,如果期间没有其他种类技术的横空出世,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说是汽车工业的未来方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里清说。

        不过,戴着这顶“未来方向”的高帽,却并不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只是一场半个世纪之后的梦。按照当前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进度,距离人们开始有机会握住燃料电池汽车方向盘的时间,或许只有510年。

        “就燃料电池汽车而言,其在保障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提振汽车核心竞争力方面举足轻重,必须加速发展;同时,由于其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在动力系统方面的共平台特性,由于其在车型用途、续驶里程等方面与纯电动汽车的互补特性,燃料电池汽车有基础也能够加速发展。”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解释说。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在510年后,将可以像近两年的电动汽车一样,通过示范运行进入商业化销售阶段。

        据了解,FCV(燃料电池汽车)是让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来产生电力运行的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汽车,它不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只会排水。FCV的续航里程能达到电动车EV的两倍,约为500公里。

        需要指出的是,在电动汽车已然成为主流的时代,燃料电池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了。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遇到瓶颈,于是燃料汽车再度被市场寄予更多期待。不过,与EV相比,燃料电池汽车面临着更高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性障碍。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对赌,发展FCV不需要否定EVFCV可能是新机会,但深耕挖掘EV也可能会找到突破口。当下,新能源汽车的突围或许需要多种方案的并行。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使作为燃料的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出电能启动电动机,进而驱动汽车。甲醇、天然气和汽油也可以替代氢,不过将会产生极度少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但总的来说,这类化学反应除了电能就只产生水。因此燃料电池车被称为“地道的环保车”。

        燃料电池汽车的氢燃料能通过几种途径得到。有些车辆直接携带着纯氢燃料,另外一些车辆有可能装有燃料重整器,能将烃类燃料转化为富氢气体。单个的燃料电池必须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便获得必需的动力,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xf

    (责任编辑:张婷婷)
手机快拍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分享此新闻

新闻热线:0539-7037770 新闻邮箱:lydzwxw@163.com
汽车资讯:0539-3100789-8002 汽车邮箱:405997570@qq.com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重磅专题

记者调查

论坛热帖

临沂新闻

新闻聚焦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